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学习?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30)语文课件39

我们在阅读诗歌或是戏曲、曲艺作品的时候,常常体会到一种琅琅上口的音乐之美。这是与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押韵,二是平仄。押韵,就是在某些句子的结尾之处,用同韵字。用韵按一定的规律,使得语言就如车行的辙迹一样,所以,押韵又叫“合辙”。

如果要写诗歌,或是戏曲、曲艺的唱词,要达到琅琅上口的音乐之美,除了要讲究合辙押韵之外,还要讲究声调平仄的规律。因为声调的平仄是表现声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的。是协调韵律的重要因素。简单的说吧,押韵与发音相关,平仄与声调相关。

传统音韵学中,对于平仄都有解释,但大都说的不是很清楚。平仄与声调相关,现代普通话分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阴平、阳平都是平,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于仄声。

旧的音韵学中,汉语的发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入声字在汉语普通话中被取清了。原来读入声的字,分别划入到平、上、去三个部分中了。古代发音中,“平”是平声,“上、去、入”属仄声。这样一说,平声与仄声的区别似乎很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这样规定?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很难在诗歌创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现代的音韵学研究,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方法,对声调的研究,可以通过量化方式,把声音的调值测量出来。通过音调调值的研究,可以很好的解释说明,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下面是汉语普通话四声调值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汉语普通话第一声的调值是55,特点是音高很高,发音很平,叫一声高又平。二声的调值是35,发音特点是,先稍低,然后向上扬,二声向上扬;三声的调值是214,发音特点是,起初稍低,慢慢向下沉,然后再向上扬,三声拐个弯。四声的调值是51,起始很高,迅速下降。从5降到1,叫四声降下来。

这里的调值和音乐中的调值是一样的概念。明白了调值。再来看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就好理解了。声调是平的,或者是上扬的,就是平声;音调有下降的,就是仄声。

诗词在古代是用来演唱的,平声字的发音是可以延长的,比如a这个音,发第一声(平声)的时候,是可以延长的。而发第四声(仄声)的时候,无法延长。这就是诗词的韵脚之上,都用平声字,不用仄声字的原因。因为一句完整的话说过,要抒情,要拖腔,用了仄声字,会把情感的延续打断。这是文学和音乐的关系。

古代的入声字,其发音特点,与普通话的轻声有点相象,也有点象爆破音,发音迅速,短促。所以,也属于仄声。仄本身就有收窄之意。下面是普通话四声举例:

普通话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阴是静,阳是动。阴是没有变化,阳是动,不断加力升调,但无论阴平,阳平,声音都是可以延长的。下面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说一说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是杜甫的《客至》。其平仄的格式是这样的。

格式中带圆圈的地方是可平可仄的,不带圈的地方是必须严格遵守平仄规律的。三角形的地方是韵脚。我们只看看上面这首诗的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就行了。一三五七句分别是水、扫、味、饮,全是仄声字,二四六八句分别是来、开、醅、杯,全是平声字。

平仄的规律掌握好了,阅读起来,就会有音乐感。现代戏曲和曲艺中,唱歌的创作,还是很注意平仄和押韵的。我们看看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一段唱:

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说什么周祥不周祥。

其基本遵循的规则也是一样的。上句是仄声,下句平声。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学习!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昨天就开始思索了。今天早上又看了几个朋友的回答,理论性、知识性、信息量都很大,令我万分的佩服。他们使我学习到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非常的感谢他们。

但是,他们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来进行回答。本题题旨是:要想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并且能快速学习。

平仄是从何处产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以前中国文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这里的“平”声,就是平仄中的“平”;而“上去入”三个声调,就是平仄中的“仄”。这是很清楚的,并没有那么深奥。古人写诗填词对联,就是按照这四声去做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在《新华字典》里是一直实行四种声调的。

不过,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四声与以前的四声是不同的了。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阳上去”。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把过去的平声分开,成为“阴平和阳平”两种声调;过去的“上声和去声”保留下来;过去的“入声”分别潜入到了“阴阳上去”四声之中。

我们学习汉语文字声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把话说明白,这是全体人民都要做到的。对于少数写诗填词对联的朋友来说,要求就更高了。要求虽然是高,如果有心真爱诗词联,那也不是太难的。

假如你想按照古人的“平上去入”来作诗填词对联,当然难度会大一些,因为你有可能缺乏相关的工具书。假如你想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阴阳上去”来作诗填词对联,难度不会太大的,因为《新华字典》对每一个字都标明了它的声调。“阴平和阳平”就用着平声,“上声和去声”就用着仄声,这不是很简单的吗?当然要熟悉的话也需要一个过程,切忌急躁心理作怪。

我在《今日头条》和朋友们相会之后,发现朋友们对作诗填词对联分成了两种人。一种人认为,所有诗词联的写作活动必须按照古人规矩来进行,否则就是犯规,这些人只是少数;另一种人认为,诗词联的写作不必要求什么平仄对仗押韵等等。认为这些都是藩篱,抑制了人的思维活动,不利于创造新时代的文学作品。

对于这两种意见,我本人都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

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做那件事情的规矩,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诗词联等古代传下来的文学体裁,古人不知道经过多少探索和实践,才形成了它的样式,怎么能说丢就丢呢?这绝对是不可以的。

再者,一直抱着古人的东西不放,一点改变都不行,也是不利于创作的。如果是那样的话,还讲什么创新呢?我觉得如果是搞学术研究,那对于古人的创造是一定要深入地挖掘,发现古人更多灿烂的成果;假设你是要实践诗词联的创作,那我认为只要坚持平仄对仗押韵等最基本的原则就行了。至于一个字的声调、平仄,则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所标明的声调来辨别平仄就行了。这样就可以达到题目所说的“快速学习”的目的,尽早进入诗词联创作的轨道。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指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595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