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关于《题西林壁》

zhao_admin1年前 (2022-06-01)语文课件44

希望对你有帮助: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古诗三首》的那江铃和《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一课的生字和作者背景资料。

一、《暮江吟》作者唐代白居易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二、《题西林壁》作者宋代苏轼
写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三、《雪梅》作者南宋卢梅坡
写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题西林壁的古诗内容是什么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释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近、横、侧四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比喻对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能得出答案。
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657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