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大明也有轰轰烈烈的航海壮举,为何却没有一块殖民地呢?

zhao_admin11个月前 (06-07)历史课件37

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必须满足一些基本需求,比如殖民帝国必须人口密集,而且有人愿意离开故土,愿意背井离乡,与此同时,殖民王朝还必须有拓展国土的强烈欲望。

其一、轰轰烈烈的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人口密度不高明朝前期也就是郑和下西洋时期,航海壮举可以说前无古人,但是,明朝当时全国人口只有6000万左右,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人口密度不算高,反而还需要鼓励增长人口,来发展农业生产。

洪武初全国户口为161万余户,与宋朝熙宁年间相比,只及它的十分之一。如果这个史料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明初户口也只有元代的12%而已。

据说为了增长人口,明朝居然用特殊的办法,比如宵禁。

宵禁就是禁止人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去活动,明朝规定的宵禁时间是一更天至五更天,也就是在晚上七点开始禁止外出,直到凌晨五点才解除限制,宵禁期间还会有锦衣卫巡逻监督,如果发现街上有行走的人,是就要杖责的。

宵禁也是一石二鸟,可以减少犯罪行为,与此同时,也是鼓励夫妻团圆的意思。

因此到洪武末期,人口有了显著的增加,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共有人口约6000万人,基本恢复到元朝鼎盛时期的水平。

可以看出,明朝前期,中国的人口本来就缺少,所以根本没有对外殖民的内在动力。

其二、明朝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与此同时,大明王朝没有任何拓展国土的意思中国人比较有乡愁,不喜欢背井离乡的四处奔波,楚霸王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归家乡,如锦衣夜行,就是衣锦还乡的意思。

所以很多郑和的士兵跟随下西洋,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赚钱而已,发财后就衣锦还乡,在家乡安度晚年,买田置业而已。

再则,明朝搞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也不是为了拓展海外国土,完全就是为了保护和开拓海外贸易。

与此同时,还有炫耀国威的意思,总之就是没有开疆拓土的想法,治理落后地区,成本高,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明朝不愿意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来明朝在1407年已经把越南纳入版图,结果不到20年,就觉得是亏本买卖,最后还是放弃了长期治理越南的计划。

因为大明朝廷命官的开支,远远大于当地的税收收入,而且还经常出现叛乱事件,明朝实在是太文明了,用文明的办法治理落后地区,往往有削足适履的感觉。

所以没有文人愿意在那个落后的地方生活,特别是读书人,很多人不愿意去管理交趾省,也就是越南那个地方,就是没有明朝的文官愿意长期待下去。

距离明朝本土不远的地方,都没办法搞殖民,何况是海外,所以说明朝是文明国家,不愿意蹚浑水,亏本买卖不说,还影响明朝的光辉形象。

所以,大明有轰轰烈烈的航海壮举,却没有一块海外殖民地,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明朝初期中国本土本来就缺少人口,明朝又是文明国家,希望展示明朝的伟大形象,不愿意在海外拓展殖民。

(这是我看到问题后的第一个反应,很真实哦。)

感谢友友的好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其实,大明不是没有能力去占有殖民地,而是根本就没有动力也没有需要这么做。其实,与此对照的是:为什么西方要去占领和占有殖民地?两相比较,更能接近真相。

篇幅所限,简单说有以下三点原因:天下观、继承制度和生产方式。

天下观,决定了压根不去想

中国自古以来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和规划,都是天下观。自古以来,在东亚以中国为核心,构建的都是天下体系,这迥异于西方近代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只要周边信王道、保持朝贡,就满足了。

到了明代更是如此。发动大航海的明成祖更是在给天下体系定了一个规则,那就是厚往薄来!简答地说就是:给我的可以少,但是你拿回去的必须多,要更多才好。这条原则很有憨憨直男的属性,对不对?这个后背折射了很强烈的道义担当!而郑和下西洋正是对这个规则和理念的实践。

(中华与四夷,这是早期形态的天下观。问题是随着历代大一统王朝的持续开拓,四夷都成了中华。)

所以,天下观决定了大明从来没想过去占有谁的土地,去开发什么殖民地。

继承制度,决定了压根没必要

中国自古就是家国同构的,家—国—天下,要分嫡和庶的,享有继承权的都在“嫡”的范围内,到了西周就正式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影响几千年。不过,这里需要澄清,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让其他嫡子和庶子一无所有,只是说那个嫡长子成为了家乃至国的大家长。所以,子孙后代还是可以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如此这般,就没必要出去冒险找食物、找事做。

(德国学者费罗贝尼乌斯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图是中华文化圈的大致范围,不过不太准确,因为这是今天的世界版图。过去的几千年里可不是这样的》或许下面这个图更接近一些。)

(关于世界应该构建,有中国几千年的天下体系,有欧洲近代的殖民体系和直到今天都在运行的条约体系。1840年以后直到甲午战争,中国的天下体系彻底崩溃。问题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未来的人类需要什么样的体系和秩序呢?)

可是西方不是。西方的长子继承制,是要把其他儿子赶出去的。所以,欧洲自古就向外扩张,去占有殖民地。比如,维京人的劫掠、海盗的产生、十字军东征等等。到了近代乃至各个“革命”都是如此。有学者曾风趣地讲,欧洲近代那一场场的革命,其实都是老二、老三甚至老四合起伙来抢老大的家产。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

因此之故,无论是大明还是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必要去海外开发什么殖民地。当然有“下南洋”等等出海谋生的举动,但得具体分析,而且是特定地方和区域的行为,不是整体。

(十字军东征,以宗教之名的抢掠和屠杀。如果感兴趣,无论是文学还是史实,你会发现参加的人作为长子的很少很少,这是偶然吗?)

生产方式,决定了压根不需要

与大明同期的是欧洲的大航海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时期的殖民地,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现代殖民理论”。在此书的第二十七章”现代殖民理论”中,马克思有以下精彩论述:

在资本家有宗主国的力量做后盾的地方,资本家就企图用暴力清除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

------

我们感兴趣的只是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在新大陆发现并大声宣布的秘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大明,乃至大明前和大明后,中国大地上主导的生产方式是什么?就是马克思说的那个“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以,压根就不需要去占领和奴役别的国家和民族,去满世界圈占自己的殖民地。

(西方主导的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已经崩溃,但是它的影响仍在持续,直到今天)

当然,在大明,恐怕不仅是末年甚至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已经出现,并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产生在那个时期?仅仅是偶然吗?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综上,老祖宗的天下观、继承制度和生产方式,都决定了大明压根去不会去占有别人的土地,去满世界圈占殖民地并进而大屠杀、全面地消灭原住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803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你从哪本书中受益最多,为什么?

你从哪本书中受益最多,为什么?

我受益匪浅的书应该是《毛泽东选集》,对我影响很大,一生受益。我有今天都是通过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结果。 我从《毛泽东选集》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在自已工作中去应用,怎样去处理各类上访的问题,怎样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群众...

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

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

1、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

1、收集汇总隋唐、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措施。
2、收集汇总隋唐、元、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1、收集汇总隋唐、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措施。 2、收集汇总隋唐、元、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1 隋唐:租庸调制,科举制 元:行中书省 明:内阁制度 清:前期的议政王会议,中期以后军机处。 三国两晋国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数学、天文...

历史人物故事名字?

历史人物故事名字?

于谦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兵部尚书,英宗听信宦官的话,御驾亲征瓦喇,全军覆没被俘。 危难时刻于谦挺身而出,立朱祁钰为帝,展开了北京保卫战,可以说没有于谦,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可惜因此惹下杀身之祸。说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一点不为过,八年后,英宗复薜...

有没有一个初中历史精品课件网站

有没有一个初中历史精品课件网站

三及第教育网、简单学习网、教视网、学习网、中国人民教育网、学科网、天天学习网、易学网、火星学习网(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加油!祝你学业进步!)...

初中政治时事材料分析题以及措施等答题方法

初中政治时事材料分析题以及措施等答题方法

你的问题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技巧是要把握材料的关键词,应该问题不大。 一、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60年来发生的巨变,某校思想品德课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我爱我家”系列活动:做一做:搜集资料了解祖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