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怎么学好一次函数?拜托了,求帮助?

zhao_admin12个月前 (06-07)数学课件32

(一)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kx+b是关于x的一次二项式,其中常数b可以是任意实数,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非零数,即k≠0,而当b = 0,k≠0,y = kx既是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尤其要弄清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其中一种量因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找出具有相关联的两种量的等量关系之后,明确哪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函数。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存在着三种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等,在这三种量中,当且仅当其中一种量时间(或速度)不变时,距离与速度(或时间)才成正比例,也就是说,距离(s)是时间(t)或速度( )的正比例函数。

4、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一般采取待定系数法。

(三)把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依题意,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得到所求函数解析式。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

y1=kx1+b①

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正确理解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1、直线y = 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一次方程kx+b = 0的解,求直线y = kx+b与x轴的交点,可令y = 0,得到方程kx+b = 0,解方程得x =? ,?就是直线y = 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反之,由函数的图象也能求出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使一次函数y = kx+b的函数值y>0(或y<0> 的自变量的所有值,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或kx+b<0)的解集。

(六)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为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两个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2. 性质: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3. k,b与函数图象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对于一次函数的学习,只要抓住要点,家长鼓励协同,熟练图形结合思维,效果自然显现。

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direct proportion function)。

一次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代数

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解析几何的基石,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如下:

解析式法: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其中m是斜率

,不能为0;x表示自变量,b表示y轴截距。且m和b均为常数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斜率,从而得出解析式。该解析式类似于直线方程中的斜截式。

基本性质:

函数性质

1. 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0) (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 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交点,坐标为(0,b)。

当y=0时,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的交点坐标为(-b/k,0)。

3. 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 当b=0时(即 y=kx),一次函数图象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 函数图象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

当k不同,且b相等,图象相交于Y轴;

当k互为负倒数时,两直线垂直。

6. 平移时:上加下减在末尾,左加右减在中间。

图像性质:

1.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每确定自变量x的一个值,求出因变量y的一个值,并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即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一般地,y=kx+b(k≠0)的图象过(0, b)和(-b/k, 0)两点即可画出。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 0)和(1, k)两点画出。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与( a ,0),(0,b))

2. 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 a,0)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过原点。

3. 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 k,b与函数图象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此时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 k>0,b0,b0,b=0:经过第一、三象限(经过原点)

结论: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809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