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zhao_admin12个月前 (06-18)科学课件45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我要强调一下,这个问题的逻辑完全是错误的。什么所谓的“千古第一奇文”,什么“文笔没有独到之处”,作为曾经教过语文的老师,我都快被这种无知的问题气死了。

首先,《出师表》并不是所谓的千古第一奇文。而是堂堂正正公开给蜀汉皇帝上书的表文,何来民间猎奇心理的奇文一说?

其次,自从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上书刘禅以来,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出师表》都是文人写作文章的典范,忠臣上书劝谏的典范,大臣自述心志的典范。

无论从文章立意,格式,用情,文笔,《出师表》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品,这也是两千年后依然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原因。不知道题主何来文笔没有独到之处的说法?

看看陆游、文天祥这些人是怎么评价《出师表》的?

一、文以载道《出师表》可以说通篇就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诸葛亮的道。

三国之后,这八个字甚至成为各个朝代文臣武将行为的典范。哪怕是敌对势力,在这一点上也都没人说一句诸葛亮的不是。

《出师表》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不厌其烦的教导刘禅要用怎样的人,远离怎样的人?

蜀汉大臣中谁的才能可以负责哪一方面?

诸葛亮要北伐的意义何在?

是个人读完《出师表》都会为诸葛亮这种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一心恢复汉室的忠心而感动。

二、情真意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追溯当日刘备和自己探讨天下大势,追究汉朝天下大乱的原因,根本就出在汉桓帝、汉灵帝的昏庸无道上。诸葛亮此时提出,就是希望能为后来者戒,希望刘禅可以继承刘备的雄风,而不是成为桓灵二帝这样的昏庸之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样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情真意切的文章,哪怕稍微读懂一点文言文的人都可以看得懂,能看出诸葛亮的真实感情。这样的文章从古至今能有几篇?

要是寻找辞藻华丽的千古奇文,我贴一段以辞藻华丽著称的千古名篇在这里,请问有几个人看得懂?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我最看不得,不读史书的人在乱黑诸葛亮,言辞激烈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现在一些人呐,真的是大言不惭,前有苏轼不如方文山,曹雪芹文笔不行,李清照不知所云,这又出现了《出师表》文笔不好。

在这个看《海贼王》都会被草帽海贼团的伟大理想感动的时代,《出师表》的伟大理想竟然只能出现在中学课本上,我也不知道该怒还是该哭。

读《出师表》不哭者为不忠,《出师表》言辞恳切,情深意长,丞相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这一切在没经历或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看来,内心毫无波澜。有心的人可能会一声叹息,别有用心的人就只会diss了。

文笔不说多了,就这一篇文章,创造出了20多个成语,还不足以说明其人文笔之好么?

总结起来,《出师表》全文只讲了一个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多难啊,你连保证明天早上7点钟起床好好吃早餐这么点事都不到,人诸葛亮从27岁出茅庐,到54岁病逝五丈原,几十年如一日,为的是什么?

他本是一介布衣,隐居于在南阳,耕田种地,闲来没事唱唱歌、读读书,顺便帮乡里乡亲搞点发明创造,提升一下生产力,轻松自在,为何要让自己投身乱世?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就是原因,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愿意做牛做马,即使处于危难,即使大厦将倾,也绝不推脱搪塞,至今足足21年。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年纪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篇《出师表》,为后主构建了一幅蓝图,包括君臣之道、宫中制度、对外政策等。

君臣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这段话,是诸葛亮对贤臣和小人的预言,是整个三国时期的缩影,更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你纵观上下几千年,哪一朝的兴起不是因为亲贤臣,又有哪一朝的灭亡不是因为亲小人?

不仅用于历史,即使用于当今也非常合适,上至上市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努力干事的贤人、也有偷奸耍滑的小人;下至普通家庭,谁家又没有几个奇葩亲戚了?

宫中制度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赏罚分明,不偏私。这样,既能让陛下显得英明,又能真正做到维持内部稳定。

伟大理想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果说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是原因,那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就是理想。是先帝的理想,也是丞相的理想。

定南方,联东吴,养精兵,他都做到了,现在要做的是北伐,定中原,这里最让他担心的不是个人的安慰,却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太多了,十万字也说不够,就到此为止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953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