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为何民国黄金十年不搞重工业?

zhao_admin11个月前 (06-19)科学课件34

其实民国确实想搞过重工业。不过都在图纸上。

1930年1月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投资2亿元用以建设发电、钢铁、化工的五年计划;1932年继任实业部长陈公博提出投资16亿以建设冶矿、机械、汽车的四年计划。但是由于资金短缺,这些计划都为空谈。民国黄金十年,主要大力发展的是电器用具工业、电机工业、染料工业、酒精工业、酸碱工业等等,造就“黄金十年”,主要是靠机制面粉业、纺织业、火柴业这三大行业以两位数水准高速增长,而当时对国家强大更具重大作用的钢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发展较慢。

惨淡的重工业十年建国时期中国重工业建设,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具体工作则是由资源委员会进行的。但是主要还是因为资金,政局,以及战争的影响而成效不高。

实际上,当时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过渡阶段,占中国当时GDP很大比重还是靠庞大农业人口进行农业和手工业,中国现代工业仅占GDP一成左右。这时期中国电力业年平均增长9.4%;煤矿业为7%;水泥业为9.6%;钢为40%。1927年至1936年间,交通增8.4%至17.1%,工业增5.6%。大家以为钢产量猛增,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其实也不过是3-5万吨而已。

此外,中国当时虽有些许现代工业,但主要还是掌握在外国资本手中,其中日资占很大比重。到1936年时,外国在华工业投资不下29.2亿元,加上铁路和航运业,资本总额约有64.34亿元。其中,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占比达到60-70%,如不计东北,大约为28.43亿元。经过1920年代至1930年代大规模投资,外国资本在中国工矿业中已经占据垄断地位,大体控制中国生铁产量95%、钢产量83%、机械采煤量66%、发电量55%。

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矿业(不含东北)中,外国资本高达78.4%, 国家资本和民族资本家资本仅分占5.4 %和 16.2%。1936年,日本投资和货款控制之产量,占铁矿总产量99.2%、生铁产量96.8%(包括东北) 。日资煤炭产量29%(英资为23%)。而地区差别也更为明显,工业畸形集中在少数城市,以至在1938年失去武汉后,国统区钢产量仅为战前3%,电力14%,水泥5%,化学1%,棉纱1%,面粉2%。基本上丢失了全部的工业产能。

重工业五年计划1936年3月,因为战争迫在眉睫,中国主要是从德国获取资金和技术,将原来的重工业五年计划压缩为 在三年内在中南省份尤其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 。

由于国民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上述重工业及厂矿,有的已建成投产,有的进入筹备阶段。在工业化方面,民营工业受外资、外货影响,发展困难;因此主要由政府主导对工矿、交通等企业大量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在冶金工业方面已建成的有中央钢铁厂、湖南茶陵铁厂、湖北灵乡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彭县铜矿、湖北大冶、阳新铜矿、中央炼铜厂、重庆临时炼铜厂、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云南锡矿、青海金矿、四川金矿等;在燃料工业方面,有江西高坑煤矿、天河煤矿、湖南湘潭煤矿、河南禹县煤矿、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等;在化学工业方面,有氨气工厂及无水酒精厂等;正在筹备举办中的有中央机器制造厂、湖南湘潭飞机发动机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四川长寿水电厂等等。1937年,这些工厂的产品产量为电力153.3万度,煤2万吨,净钨砂11,926吨,锑14,597吨,精铜9吨,铁砂6,313吨,电讯机425具。这些厂矿的建成和投产,奠定了战时国防工业的基础。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基地东北已经被日本占领,晚清时候建设的汉阳钢铁厂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年钢产量稳定在5万吨,该厂于1925年停止生产,国民政府统治十余年间始终没有恢复生产 。主要原因是当时由于一站后欧洲国家钢铁产能过程,而低价向中国倾销,导致钢铁厂只能赔本销售,而且质量太次,导致政府不愿出资。

重工业发展滞后原因具体而言,黄金十年(1927-1937)重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令不统一,无法调配资源。以山西为例,当时阎锡山在山西进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出口的矿物都收取重税,在湖南重金属产地赣南,则是红军活动范围。该地一直在进行国共作战,生产也无法稳定。在西南军阀控制的桐油等也会收取重税。这些军阀为了维持自己的军队会在各地社卡,层层盘剥,因此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政府投入不足,直接说就是没钱。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掌握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几省,其他省表面上服从中央,收入却不上交。占总收入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关、盐、统三大税收,也因晚清及北洋政府向外举债而早被当作抵押。1930年前后中国各种内战依旧。政府开支大部分都用在了 国防军事与及各项基础建设。赤字的弥补主要靠借债,1927年至1937年间,政府所借各种内债共达35亿6,700万元。偿债及军费支出占整个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偿债支出占25%到20%,1927年至1935年间,共偿还债款31亿1,000余万元,包括内债22亿1,000余万元,外债6亿3,000万余元,赔款2亿8,000万余元。重工业投入高,见效慢,国民政府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进行重工业建设。国内需求不足,重工业从零开始建设,必须有2大诱因,一个是民用需求,一个是军事需求。以民用需求为例,汽车,火车,以及轮船还有其他钢铁制品,因为价格高昂,普通民众根本用不起,而国内运输所用的飞机,轮船等航运早就被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垄断。他们的使用需求都被自己国内的工厂所承包。另一个是国防重工业,虽然得到大力的发展,比如巩县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等都为国防事业做了贡献。但是对民生并无益处。

国外优质产品倾销,国内产品无法抗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个工业强国都大力发展重工业生产了大量的武器,战舰等,等到一战结束后,造成钢铁等各种重工业产能过剩,国内买家从国际市场买到的产品不仅质量高,而且价格更便宜,而国内的重工业又没有关税保护,因此就和汉阳铁厂一样开工就赔本。外国投资兴趣不大。黄金十年初期正值后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各国经济大受打击。当时美欧资本都倾向于投资苏联和南美这些新兴国家,而中国因为和日本的冲突,导致国际资本都避险。只有德国愿意投资中国,形成了所谓的“中德蜜月期”,1930年,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贸易伙伴。当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但是也仅仅如此,后来德国和日本建立轴心国同盟、德国也将中国抛弃了。

中日战争迫在眉睫,中国已经没有时间、1936年发起的重工业发展5年计划,结果第二年中日就爆发战争,河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煤矿,铁矿等都被日本控制。湖北湖南地区等都变成战场,上海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北占领。中国只能将大量的重工业工厂内迁。其他的均被日本占领。以钱塘江大桥为例,1934年为了接轨国民政府‘十年实业计划’中的浙赣铁路 ,国民政府开始钱塘江大桥项目,茅以升为总设计师。1934年8月8日开始施工,资金全部为民间借贷。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通车。日本占领上海后迅速向杭州进发,钱塘江大桥于于1937年12月23日被炸断。

总结起来就是:政府没钱,国外没兴趣,需求量不大,战争迫在眉睫。因此民国黄金十年,重工业没有发展起来。

民国为什么搞不出重工业,我想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清朝政府是一个“腐败的中国人的政府”。

民国政府是一个“投机的洋人买办的政府”。

民国政府代表蒋介石娶了民国买办的最大代表宋子文的妹妹宋美龄

民国时期看着非常繁华,那只是一种局部繁华的表象而已。当时的中国有钱人都是一些给洋人做买办的人而已。他们将中国的矿产和低级农产品卖低价给外国人,然后将外国人的工业产品倒手高价卖给中国人。他们要维护自己买办的利益,不仅不愿帮助国内的民族工业发展,还借用自己权力打压国内民族工业发展,以便于维护自己利益。

第二点,清朝政府的工业化发展,是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朝后期虽然腐败无能,积贫积弱。但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清廷一直觉整个中国是自己家里的私有财产,想让自己家变得什么都有。然而,民国时期影响政策决定的宋子文和孔祥熙等人,并没有觉得整个国家是他的国家。在买办资产家眼里,中国只是他们捞钱的地方,民国政府拼命印发货币,整个国家处在通货膨胀的边缘。他们后来捞完钱以后在美国大兴土木,大量购买房产,大量并购土地。人民网统计,四大家族当时有16亿美金的外汇存款,是民国政府国库的三倍多。

清政府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

第三点,民国积累不够,没有培育出工业根基。

民国政府时期,连年内战,各军阀之间相互征伐。军阀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大家将资源都投入到巩固自己地盘的方向上。而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投入和资本投入,并且很多是短期时间内无法获得收益。军阀朝不保夕,没有心思发展重工业。而轻工业不需要大量投入,又能体现中国人力成本低和原材料价格低的优势,所以发展的还稍好一点。清政府后期还有中央财政支持,哪怕行政效率低下,还能够进行发展一定的重工业以来维护自身统治。

清朝时期的汉阳兵工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973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