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我孩子上三年级,数学成绩很差,怎么提高孩子数学成绩?

zhao_admin11个月前 (06-20)科学课件35

我们先来看看三年级下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以北师大版本教材为例,我们来做一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单分析:北师大版本三年级下册有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除法,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图形的变化,包含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乘法,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第四单元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第五单元主要学习面积,包含面积的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六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第七单元主要学习数据的统计和表示。

重点章节是乘法、除法、面积和分数,在考试中占据了绝多数分值,质量单位、图形的变化和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比较简单,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难度比较大一些的是图形的面积章节,所考察的题目难度会大一些。

计算模块是重点再小学的考试中,计算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三年级下册的计算包含包括乘法运算、除法运算、混合运算以及分数的简单运算。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想要提升成绩就必须从计算抓起。

一、除法:

1、首先是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和重点内容,所有的学习都建立在计算法则的基础之上.

在计算中一定要注意,当除法计算结果有余数时,一定要保证余数比除数小。

2、商的位数的判断,这是对除法运算法则的理解。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246÷6=(商是2位数) 。 

3、商中的0的问题是除法运算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需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法则。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在除法运算中要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①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 

②计算结束后,要验算,通过验算来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在除法运算中必须要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要点,尤其需要注意商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这是本章的难点所在。

二、乘法

1、乘法运算法则:

①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 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积的位数的判定: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乘法估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混合运算: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5、应用:

在应用题中需要读题理清题意,先确定到底是运用哪一种运算,再列式计算并解答。

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

②比较、

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积的变化:

这属于本章节比较难的知识点,在考试中涉及不多,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偶尔会在选择、判断和填空中出现。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乘法的学习关键还是计算,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应用题中要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区别,到底是求总量还是求分量,要注意区分。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关键在理解,一定要注意“平均”,在很多的概念题中会考察。

2、分数大小比较

①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运算:

①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三年级教材中分数章节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关键,掌握两种方法,大小比较方法和加减计算方法,经常考察的就是那几种题型,完全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复习强化得到提升。

四、质量单位

1、质量单位的认识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吨:称很重的或大型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在学习中一定要通过让孩子通过实际感受来体会不同质量单位的差异,可以找到可以代表1g的物品,1kg的物品来让孩子实际体会,1t的物体是很难直接感受,可以举例,通过形象来感受,在考试中一般会出现选填单位的题目。

2、单位选择: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称较重物品用吨作单位。 

常见物体的质量:

小朋友的体重 30千克 

一本书重50克 

一头大象重12吨 

一个书包重12千克 

一个西瓜重5千克 

一个苹果重200克 

一袋大米的重为50千克 

一张纸重1克 

3 、千克、克、吨之间关系: 

单位转化在考试中经常考察,首先对单位要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转化进率及转化方法。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1t=1000kg。 

换算方法: 复合单位的换算是难点,在复习中要多加练习。

①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

8千克==8000克 

3千克120克=3×1000+120=3120克  

②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21000克=21÷1000=21千克 

4123克=4千克123克  

③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13吨=13000千克  

8吨60千克=8060千克

④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14000千克=14000÷1000=14吨 

15600千克=15吨600千克  

图形与几何模块是难点1、轴对称图形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要点:

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②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③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④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⑤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⑥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考察的题目一般会涉及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以及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都属于基础题。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①平移: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确定平移需要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物体本身的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做直线运动。

②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确定旋转需要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旋转的特征: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是物体本身的方向、位置发生改变。物体做圆弧或圆周运动。

在考试中一般会考察平移和旋转的判定,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像,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像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难度不大,都属于基础题。

3、面积

这是本学期几何学习的重点,包含面积的认识、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①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注意与周长区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 

②面积单位:

认识:

平方厘米(cm²)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dm²)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m²):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可以让同学自己在纸片上画出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和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通过直接观察体会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所表示的大小,可以在地面上画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来认识和理解面积单位。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

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

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面积单位中一般会考察选择合适的单位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已知面积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长: 长=长方形周长÷2-宽 

已知周长求宽: 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计算公式必须要理解和熟记,在计算时先想公式,在找相应的数值,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一般的题目只需要带公式计算即可,对于拼接和切割以及裁剪的题目,需要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要求合理作图,根据图形来分析和计算。

注意下面的几个易错点:

面积和周长无法比较,即便是数值相同,还要考虑单位。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三年级数学学习的几条建议

1、首先必须先要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这是学习和解题的依据和关键,能在见到题目后快速而准确的想到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重视计算,最好能天天练习,计算的练习多多益善,首先去掌握运算法则和顺序,然后去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速度和准确率。

3、积累错题,虽然三年级的数学难点不多,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欠缺,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有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错题,作为自己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料。

4、重视读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做题时不认真读题,错读、漏读题目已知条件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题目多去读几遍,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看条件,找问题是读题的的关键。

5、期末考试已经不远了,在考试前去找几套往年的期末考试卷,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让孩子去练习,做完后对照答案批改,再去分析试卷和改错,对做错的题目重点学习和巩固,多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去练习。

6、对孩子多些耐心,在补基础的阶段会很吃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一定很显著,但要坚持,否则就会越落越多,到了最后真的是无可奈何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按常理讲很简单,但是绝不能如此简单看问题,需要从孩子一年级数学学习情况查找原因,因为小学数学知识链衔接性很强,如果一直成绩不好,恐怕到了三年级时已经课上听不懂,跟不上了。如何改变孩子数学学习的被动状况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先看孩子思维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数学不好的孩子,对简单的计算也反应较慢。

我接触过不少数学成绩差的小学生,在观察孩子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时,常常反思速度较慢,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靠手指算,到了二年级虽然不用手指算,但是计算时花在想上面的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孩子对数的排序,数的大小几乎没有概念。因此,家长必须要在这块下功夫,经常和孩子一起练数的排序。

1、把1——10这些数字写在白板上,家长用教鞭指着这些数字,让孩子先从1到10顺序去读,反复读直到特别熟练。

2、反向从大到小读,直到非常熟练。

3、擦掉白板上的数字,让孩子按单数和双数分别去读,直到非常熟练。

4、围绕某一个数字,让孩子说出之前是几,之后是几,直到非常熟练。

5、进行快速的个位数加减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温馨提示:之所以进行这些基本练习,就是为让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在大脑里建立起空间立体数字印象,让孩子对数的排序,数大小比较,数的空间位置熟练掌握。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概念,突破孩子数学思维瓶颈。

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几乎没有数学思维,主要原因是上一步对数的概念几乎没有,自然没有办法建立起数学思维。在这里家长必须要清楚,数学学习是为了生活应用,也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平时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引导孩子大脑中建立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1、用常见水果当教具,让孩子给家人分配。如一盘葡萄,让孩子数出总颗数是10,给妈妈吃4颗,问孩子还剩下几颗。当孩子用眼睛看到葡萄时,大脑里会显现出葡萄的形像,有了实物概念后,对孩子快速计算会有直观的帮助。同理再让孩子给其他人分配葡萄,再让他计算盘里还剩下几颗?反复练,会让孩子应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现问题。

2、带孩子去超市进行购买活动,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由于孩子对购买非常有兴趣,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超市里进行购买活动,如孩子需要一件玩具,引导孩子看售价,然后给孩子一张整钱(额度比玩具价格大),让孩子对照整张钱数额和玩具价格进行计算,看能剩下多少钱。因为孩子想得到玩具,自然会愿意动脑筋去计算。当孩子计算出来后,再让孩子拿着钱和玩具去收银台结算。

3、玩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带着兴趣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有一种叫“大富翁”的数学思维训练游戏,以前我曾经和很多孩子玩儿过。只要教孩子学会游戏规则,孩子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就会特别专注,愿意动脑筋。家长可以去商店或网购类似的游戏玩具,平时在做亲子陪伴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开心玩这种游戏。只要家长和孩子多玩,自然就容易让孩子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三,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数字和图形关联的空间立体感训练。

前面所讲的大都是对数字的空间立体印象构建和数字的基本计算练习,但是数学可远不止数字的简单运算,还有通过图形进行计算或判断。这就需要家长在做亲子陪伴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图形的空间立体感构建培养。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等,即可以从图片上去观察,也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当孩子对图形进行熟练的观察并在大脑里建立起空间立体感的构建后,再进行图形的有机摆放或叠层,再让孩子进行观察或想像。通过反复练习后,孩子便可以把数字和图形相关联起来,使大脑对图形的印象更加丰满,而后再结合图形进行基本计算就相对容易了。

第四,对孩子进行解题思维训练,让孩子掌握解题方法。

前面三步解决的是孩子对数字、图形、简单计算能力的培养,在第四步重点要进行解题思维练习,主要分以下小步进行。

1、读题练习。以往孩子如果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读题练习,可能会导致孩子读题时走马观花,根本读不懂题意,这样一来孩子怎能正常答题呢。读题主要有三种方法:

(1)划词有指朗读。让孩子用指着题目每一句话连续完整朗读出来,孩子读完后,家长让孩子说出意思,如孩子说不清楚,再用有指朗读重复一遍,看孩子是否能说出大概意思。

(2)无指朗读。这种方法是在划词有指朗读熟练掌握之后,才能进行的一步。即孩子在朗读过程中视觉已经比较专注,不会出现漏字或词、跳行现象后,才能进行。让孩子反复专注无指朗读两遍题目后,如果孩子能背出题目或复述出题意,再问孩子是否理解什么意思。

(3)无指默读。这种方法是在前两种方法熟练掌握后进行,主要用于写作业或考试之中。方法很简单,即不需要手指着题目中每一句话去默读,而是只靠目光专注浏览。为了判断孩子是否真的专注读题,可以让孩子默读完两遍后让孩子复述题目。

2、列算式和计算。如果孩子能把题目完全理解,基本上就可以列出算式,因为小学三年级数学题本身并不难,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在列算式时就不会有困难。对于计算这块,家长需要注意,要在平时写作业之外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到了写作业时只需要鼓励孩子连续完成列算式和计算步骤就可以了。

3、检查。答一道题,检查一道,这应成为孩子答题习惯的重要一步。由于小学生平时缺乏完整做事和答题的好习惯,如果家长不进行专项检查的训练,孩子就容易养成爱偷懒的坏习惯。

(1)对照检查题目已知条件的数字写入算式中是否正确。

(2)进行算式的重复二次计算,对比结果是否一致。

(3)逆向运算检查。

结束语:孩子数学学习能力需要家长加以重视,否则,你如果对孩子学习没有底数,更不懂教孩子学习方法,你压根就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哪些环节吃了夹生饭。唯有家长肯下功夫,在亲子陪伴、游戏、计算、应用等环节中,都会随机融入数学思维的锻炼。而当孩子数学思维有了质的突破后,会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原来并不难,并且很好玩儿。当然,不管训练也好,还是孩子写作业中也罢,都离不开家长及时的肯定与赞美,这会增强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999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