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袁绍死后,袁谭为何联合曹操攻打自己亲弟弟?

zhao_admin11个月前 (06-25)科学课件29

自古以来的传统,立长不立幼,除非长子是白痴或残疾,这是为了规避兄弟间的权力之争。袁绍有三个儿子(一说四个),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与三子袁尚。按理说,袁谭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继承权。袁绍喜欢幼子袁尚,想立他为接班人。

为此,袁绍想了一个办法,把袁谭过继给自己死去的哥哥,以继承其香火。如此一来,无疑剥夺了袁谭的长子继承者。按照传统的制度,过继给别人,就相当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如此,袁绍还把袁谭调出冀州,出任青州刺史。

紧接着,次子袁熙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幼子袁尚留在冀州。把其他儿子调离中枢,只留下袁尚一人,其用意也够明显了。但是,直到袁绍去世,也没的指定谁才是继承人。

袁绍死后,袁氏集团分裂为两个阵营,一派以辛评、郭图为首,力主立长子袁谭;另一派逢纪、审配为首,力主立幼子袁尚。

逢纪、审配两人与袁谭关系不好,深恐袁谭上台后,权力会被削弱。两人抢先一步,立袁尚为接班人。这样,资历甚浅的袁尚成了袁氏集团的新首领。

作为大哥的袁谭不得不屈服于弟弟之下,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袁谭索性自称车骑将军,屯兵于黎阳,摆开进攻曹操的架式,向袁尚讨兵。袁尚既不想与老哥撕破脸皮,又不能让老哥兵力太强,故而只是敷衍一下,只拨给一支小部队,同时把逢纪派到袁谭的兵营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袁谭一看,才拨给这么点兵力,顶个屁用,再上书要求增兵。审配故意找种种借口,拒绝袁谭的要求。袁谭不由得怒从心生,既不给我增兵,又派逢纪来监视我,好,老子可不是好耍的。审配会出阴招,袁谭就会么?逢纪这小子胆敢来监视我,就让他有去无回。袁谭也找了个借口,把逢纪抓起来杀了。

袁绍尸骨未寒,儿子们就斗起来了。

袁谭、袁尚这俩兄弟,本事不及其爹,还争权夺利。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要坐收渔翁之利。

建安七年(202年)九月,即袁绍去世四个月后,曹操大军突然北渡黄河,进攻袁谭。袁谭不想把自己的血本拼光了,紧急向袁尚求援。这时的袁尚刚上台,也想有所表现,以向世人证明他是有本事的。他把邺城交给审配,自己率大兵驰援袁谭。哥俩人联手对付曹操,但还是落入下风,只得撄城固守。

建安八年(203年)春,曹操再攻黎阳。这次,袁谭与袁尚抵挡不住了,兄弟俩在城下与曹军决战,败下阵来,弃守黎阳,退守大本营邺城。曹操乘胜追击,直追到邺城郊外。

要不要一鼓作气进攻邺城呢?郭嘉分析说:“袁绍生前没有立继承人,现在袁尚虽然接班,袁谭心有不服,两人势力相当,各有一批党羽。倘若我们攻得太急,他们兄弟二人就会联合起来;若给他们有喘息之机,二人就会争权夺利。”

曹操依郭嘉之计,留下部将贾信驻守黎阳大营,自己则率大部队返回许都。

果不其然,曹军前脚刚刚离开,袁氏内部就内讧了。

袁谭丢失了黎阳,他认为战败的原因,在于自己部队的武器不够精良。言下之意,乃是责备袁尚有意压制他。如今曹操大军撤退,正是收复黎阳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对袁尚道:“曹军作战既久,人心思归,趁他们还没全部渡过黄河,我们赶紧出兵掩袭,定能将其击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当信任不再时,所有的话在袁尚听来都是别有企图。他冷笑了,你袁谭的目的,无非想借机得到更多的军队与武器罢了,我偏偏不上当,不给。

兄弟俩的裂痕急剧扩大了。此时投靠袁谭的郭图、辛评两人又出来煽风点火道:“您之所以失去继承权,是因为先公(指袁绍)把您过继给了哥哥,而这就是审配那小子出的主意。”郭图与辛评两人向来与审配不合,正好落井下石,唆使袁谭进攻袁尚、审配。

袁谭正在气头上,听郭、辛两人这么一说,更是怒不可遏。自己身为长子,失去继承权,不得不屈居弟弟之下,这已是奇耻大辱,现在袁尚、审配还处处提防他、算计他,斯可忍,孰不可忍!

权力超越亲情。兄弟两人终于拔刀相向了。袁谭大举发兵,进攻袁尚。袁尚当然不甘示弱,奋起还击,双方在邺城城门外大战一场。邺城是袁尚的大本营,占有天时地利,而袁谭刚在黎阳吃了败仗,士气凋零,一战下来,又伤亡惨重,只得放弃攻城,退守南皮。

战争一起,和解的机会永远失去了。

袁谭战败,但他仍有机会翻盘。他经营青州多年,政治资源是雄厚的。青州别驾王修已经率领一支军队,赶来救驾。得到这支生力军后,袁谭又得意忘形了:老子要把袁尚这毛头小子打趴下。

人很奇怪,越亲近的人,一旦反目成仇,往往仇恨更深、更难化解。

然而,形势很快急转直下了。毕竟袁尚是袁氏集团惟一的新首领,这种政治上的优势,是袁谭所不具备的。袁尚以大首领的名义,通告四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袁谭以下犯上,实为大逆,号召其部将反正。袁谭部将刘询率先起兵,宣布效忠袁尚。紧接着,青州各城纷纷响应,脱离袁谭。

一时间,袁谭在政治上已陷入完全孤立的局面。他不由得仰天叹道:“整个青州都背叛我了,难道我真的刻薄寡恩吗?”据史书载,袁谭“长而惠”,“能接待宾客,慕名敬士”,颇有乃父之风。但他起兵内讧,同室操戈,严重损害袁氏集团的利益,动摇根基,诸部反叛,实为情理之中。

在这场兄弟战争中,弟弟袁尚逐渐占据上风。他得理不饶人,进击袁谭,两人再度决战,袁谭大败,被迫逃往平原郡,撄城固守。袁尚尾随而至,包围平原,昼夜急攻。

平原郡已危在旦夕了。

狗急跳墙。为了逆转败局,袁谭居然破天荒地想了一个主意:向曹操求援!

向曹操求援!有没搞错?!要知道曹操可是袁氏的第一号敌人啊。可是,除了曹操,谁能解平原之围呢?

袁谭力排众议,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前去向曹操求援。

想袁绍好歹也算是一代枭雄,竟出了这么这猪儿子,为了跟弟弟窝里斗,不惜引狼入室。袁谭此举,是袁氏集团覆没的关键一步。曹操在解了平原之围后,转而进攻邺城。在曹军的猛攻下,邺城沦陷。袁谭在曹操的相助之下,终于把弟弟袁尚给打败了,袁尚逃往幽州。然而,袁谭在引狼入室后,又想独据冀州,怎么可能呢?最后,他反而被曹操这匹狼给咬死了。

袁谭之死,一点也不冤。是他挑起兄弟间的内战,是他引狼入室,是他败光了袁绍留下的政治资产。他被淘汰出局,可谓咎由自取。

汉末乱世之中,袁绍从一个出身名门的权贵子弟迅速崛起,成为了盘踞河北地区的诸侯,更在界桥之战中击败了心腹之患公孙瓒,统一了河北,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势力。之后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虽然败给了曹操,但是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但遗憾的是,建安七年(202),官渡之战的两年后,袁绍病死,他的势力被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所继承,但这两个儿子却没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曹操,反倒是反目成仇,袁谭更是与曹操联合,攻打自己的弟弟袁尚,这又是为何?

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出在袁绍身上,因为袁绍一直没有确立自己势力的继承人。古代封建王朝把太子称为国本,这是非常形象的,一个君主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永远统治下去,死后的继承问题永远都是一个势力的核心问题,历史上不少君主都因为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而身死甚至国灭,所以古人吸取前人教训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可是依旧有不少统治者,在嫡长子和自己偏爱的孩子中犹豫不决,袁绍也是其中之一。

袁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幼子袁尚。其中袁尚和袁绍非常像,不仅是长相而且性格也极其相似,史书记载袁绍觉得他“很类己”,所以袁绍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喜欢,于是便动了立袁尚为继承人的心思。袁谭作为长子,本来是袁绍势力的第一继承人,袁绍为了让袁尚继承势力,便将长子袁谭过继给已经死去的哥哥,还把他打发到远离自己大本营冀州的青州去当刺史,之后又把二儿子袁熙派到幽州,只让自己的小儿子袁尚留在冀州陪自己。

如果按照袁绍的安排,一切应该是很顺利的,但偏偏问题出在袁绍死的太突然了。袁绍在建安七年(202)突然病死,甚至还没有宣布自己的继承人是谁,这就为之后的袁家内讧埋下了隐患。袁绍死后,袁尚继承了袁绍的大部分势力,又有冀州这个大本营作为根基,成为了袁绍势力的统治者,而袁谭则有长子这个身份,并且也占据了青州地区,随时准备向袁尚发难。两人表面虽然没有完全撕破脸皮,但实际上可以说是明争暗斗,势同水火。之后袁谭假意调军队到黎阳,佯装攻打曹操,以此来向袁尚要兵,袁尚也为袁谭派出一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

就在两人斗争之时,曹操出手了。他率大军气势汹汹的冲向了袁谭,袁谭急忙向袁尚求救,两兄弟放下成见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袁氏兄弟先失去了黎阳,之后在邺死守住了曹操的进攻,曹操只能先退兵。之后袁谭想趁曹操败退攻打曹操,向袁尚要士兵和装备,但却被袁尚拒绝,与此同时袁谭手下的郭图、辛评在此时煽风点火,把之前袁谭被过继的事情拿出来说,袁谭一怒之下又调转枪头攻打袁尚,结果却被袁尚打的大败,退守南皮。

之后袁尚又击败了袁谭多次,还昭告冀、幽、并、青四州的百姓,说袁谭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天下军民共诛之。这份通告使得袁谭一派军心动摇,手下许多城池都投降了袁尚,此时的袁谭再次决战,结果又被打败,只得退守平原。袁尚大军包围了平原,袁谭已经无路可退,无奈之下派出使者向曹操求援。于是曹操趁此机会与袁尚开战,攻打邺城,袁尚急忙回援,却被曹操包围,不仅手下全军覆没,还险些丢了小命。 

袁谭之所以联合曹操攻打袁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自己对袁尚一直不服气,而袁绍没有定下继承人就去世给他留下了机会;另一方面是袁尚昭告天下,摆明了不给袁谭留活路,袁谭反正都是死,宁可放手一搏。自此一战后,袁氏一族再无能力抵抗曹操,之后的短短几年,袁氏兄弟都死于非命,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060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