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有两只燕子连续四五年都来我家筑巢,我嫌它太脏没让它筑巢,可年年还是来,这是为什么?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01)地理课件47

想起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农村有个讲究,燕子垒窝,也是看风水的,那种贫困不和谐的家庭,燕子还不去呢。

我特别喜欢燕子,连续两年,我家里屋檐下也有燕子飞来坐窝,抚育后代,中间还有个特别令人心痛的小插曲。

那时候,我家刚盖好新房子,打了腻子的墙面特别光滑,它们也挺会挑地方,当时墙上钻了个洞,洞里插了个木棍,小燕子就在木棍上垒起了窝。

小燕子的宝宝早已经破壳?了,叽叽喳喳地张着和它们身子一般大的嘴巴,等着爸爸妈妈喂食,随着小燕子一天天长大,它们的窝的负重越来越大。有一天我们正在吃着午饭,忽然听见过什么东西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了,然后看着老燕子受到惊吓般喳喳喳地飞跑了。

出去一看,心疼死了,原来是燕子窝摔在地上了,因为是夏天,雨水特别多的季节,墙面上泛着潮湿,特别光滑,所以它们的窝就不牢固,掉了下来。小燕子都摔死了。

我家平方顶上有个电视天线杆,一群燕子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叫着,咱也不懂鸟语,也不知到它们在商量啥。过了几天,那两只老燕子又开始做窝了,速度还挺快,因为要赶在秋天来临之前,老燕子要带着小燕子飞到南方去,所以工程紧,任务重,没有几天新窝就做成了。

为了防微杜渐,也心疼老燕子辛苦,小燕子可怜。我妈和我就买了两个胶带,里三层外三层的把燕子窝给粘了个结结实实,拿棍子捅都捅不坏了。

然后,一群燕子(大概是他们的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都来了)又在平房顶上的天线杆上叽叽喳喳地开起了会,大约得有半个多小时吧,那些燕子飞走了,那两只燕子留了下来,开始造娃工程。

夏天快过去了,小燕子开始跟着爸爸妈妈飞出了窝学习本领,秋天来了,它们飞走了,只留下我家屋檐下的那个粘满了胶带的窝空空的了,

最搞笑的是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又飞回来了,但是我认不出这是小燕子,还是小燕子的爸爸妈妈,人家直接奔着那个粘着胶带的窝去了,然后在里面开启造娃的工程…………

听老人说,一双燕子来到北方安家,第一窝燕子抚育完成后,老燕子就去别的地方做窝,再由小燕子留下来造娃然后抚育自己的下一代,然后等秋天来的时候,小燕子的爷爷奶奶就带着祖孙三代跟着大部队一起飞回南方呢。

在过去,人们没有环保意识,什么鸟都逮,都打,都吃,但是任何人都不打燕子,不扰不伤害,而且还为它提供方便友好相处。我小的时候那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燕子每年春天来我家客房内做窝,我们都喜欢它。为什么人们对燕子情有独衷呢?

第一,环境无污染。燕子对环境的选择极为讲究。它们要选空气清新,向阳朝南,田园风光,有山有水之处的人家筑巢生育传承后代。所以如果燕子来你那里是好事,说明你那里环境没被污梁,有益人居住,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我老家墙挨墙的邻居有四家,但每年只有我家来燕子,因为只有我家的客房农村叫堂屋的大门朝向南方。

第二,除害保庄稼。燕子的食物是昆虫类,而且以吃活虫为生。从不遭害庄稼更不吃粮食蔬菜。那时农村根本不施农药也少用化肥。危害庄稼的昆虫包括昆虫的成虫稻蛾蚂蚱之类都被燕子吃了。所以燕子是保护庄稼的益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小时常久立观察,为什么燕子老是在飞个不停,很少停留。大人们告诉我,说燕子飞是在吃空中乱飞的蚊蝇蛾等昆虫。它只吃活着有生命的昆虫。它飞行时嘴是张着的,对空中的小虫,燕子所飞之处被一律吞吃。燕子是净化环境的好帮手。

第三,报天气变化。如果有燕子住下,人们可以根据燕子的活动知道天气变化。长期观察,农民得出了经验。燕子低飞必有雨,因为低空中水蒸汽浓度加大,形成高气压,昆虫飞不高,燕子要捉虫为食就低飞,有时贴点水面飞,第二天或第三天必然下雨。燕子高飞必晴好,相反昆虫飞高了,燕子必飞高远,未来几天晴好。

第四,燕子报时令。燕子可以预报时间和季节的变化,给人们作息和务农提供信息。燕子的作息和人类近似。天黑将晚,它的视觉不好就回巢过夜,人们也开始回家做晚饭。晚上人们睡觉中,被燕子的呢喃叽咕声惊醒那就是天就要亮了,于是人们就起床做早饭。奇怪的是在上半夜四更以前听不见燕子的任何声音,它们和人一样也在沉睡。燕子来家时是雌雄一对,常常嘀咕出双入对夫妻恩爱依偎互理羽毛很是亲热。婚后育儿六到八个,儿睁眼长羽绒后全家更是热闹。燕子会预报季节变化。农民有“一胞秧二胞稻三胞四胞割谷草”的经验。胞就是早来的燕子夫妻生育第一胎,小燕子长大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飞走了,离开时要叼昆虫回来给父母喂吃后才远去再不回来。老燕子们生育了四胎,就是秋天快来了, “割谷草”就是割稻谷收完留下的稻茬。那时田里的蚂蚱很多又肥,燕子就会饱吃个夠,蓄养体力准备南迁到热带去。当燕子一夜之间全不见了,那就是飞走了。人们也就知道秋寒临近了。燕子走了,寂静清冷了许多。再也听不到燕子的飞鸣凌晨的嘀咕停留时的呢喃啁啾,好像失去了一位朋友,于是又期许着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122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