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是如何征服世界?又为什么迅速消亡了呢?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05)历史课件41

金国与蒙古人的世仇,使得铁木真不必花太多的政治工作就能够以复仇的大义名义将蒙古各部团结起来。即使这样,蒙古人初次起事时打的也很艰难。为了取得在平原上与大国作战的经验,蒙古人拿西夏练手,一连打了22年。

当蒙古人还没有西征时,来自高昌国的主动归附,给铁木真带来了百万人口的生力军。这大大壮大了蒙古人的力量(这个高昌国的后裔,并不是正统的蒙古人,在后来被称为卫拉特人,属于漠西蒙古),这使得蒙古人能够从河西走廊的西边进攻西夏腹地,这直接导致了西夏的灭亡。

当然,天公也是作美,当蒙古人刚刚兴起时,蒙古高原上的气候突然变得温暖湿润起来,已经寒冷了300多年的小冰河期,终于挺过去了。这使得漠北草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在西夏灭亡前后,经过西征锤炼的蒙古人学会了三大战术是:曼古歹、重骑兵冲击和大迂回突袭。通常蒙古军队面对重步兵和重骑兵军队,先用曼古歹战术长时间长距离的一点一点的消灭敌军小部分兵力,消耗敌军体力,降低敌军士气,待敌军混乱再用骑兵集合凿穿敌人。待敌人溃逃,再长时间用猫戏老鼠的姿态消灭敌人。

蒙古人作战还有一个特点,他的后勤基地随着大军转移,这个基地叫做奥鲁营。蒙古人的女眷、家小和财富,都安置在奥鲁营中。蒙古人的小孩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随军生活,成为一个天生的战士。由于这一特性,蒙古人不管到哪儿作战,都会变得像主场作战一样。有一次,因为奥鲁营距离前线太近,被金国大将移剌蒲阿偷袭,导致蒙古军队惨败,蒙古人此后就把奥鲁营安置到大军主力后200里的安全位置。而蒙古人的斥候,往往撒出去200公里远。这保证了蒙古人可以随时威胁敌国战略目标,而敌人却始终无法找到蒙古人的要害所在。

当然,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把分进合击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蒙古人通常是数路大军分别进攻威胁敌国的多个目标,迫使敌人分散守卫,然后蒙古人再以强大的机动能力,迅速形成局部优势;如果敌人集兵固守,蒙古人就能够快速的攻取其他战略要地,使得整个战争的态势偏向于自己。

同时,蒙古人的生活地域靠近中原,与中原大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东方文明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政治文明的异常发达。蒙古人刚刚从野蛮蒙昧中走出来,就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政治组织形态,同时拥有野蛮冷血嗜杀的武力和严明的军事纪律。除此之外,蒙古人的骑兵装备和军事指挥艺术,吸收了各家之长,在技术装备上也要高出同时代的对手不少。

蒙古人少,为了减少本族人口的伤亡,蒙古人习惯用被征服当地的百姓强征入伍,充当炮灰。在南俄大草原的城池攻坚战中,蒙古人经常驱赶着钦察人、罗斯人攻城,而蒙古人在后面督战。在西亚的一些地方,蒙古人四处抄掠,把附近村民的头颅在城池前堆成了小山,直接击溃了守军的意志。

由于蒙古人几乎举族西征,为防止后路被抄,以及达到恐怖的效果,蒙古人执行了残酷野蛮的屠杀政策。对敢于反抗的部落、城池,动辄屠城。恐怖的气息给尚未被征服的地区的人们带来了魔鬼一般的恐惧,以至于战守不定,意志不坚,在蒙古人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在蒙古人横行世界那些年月里,冷兵器时代各个王朝和国家,对蒙古人战术几乎无解。蒙古人又是一个扩张性非常强的民族,其幼子守灶的制度决定了“长子西征”的必要性。他们善于学习,在西征回来后已经学会了回回炮、工程车等,掌握了攻城战术,才终于在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取胜。所以,蒙古人拥有的高效的战争机器建立在四个重要基础上: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完备的战术体系、将帅的战略天才。

蒙古人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巨大成就,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可是维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这是由于蒙古人在文化建设上的落后局面造成的后果。由于缺少本民族的强大的文明内核,蒙古人攻取的土地上的文明发展程度都远远高过自身,因此蒙古人选择了务实的统治政策,遵从当地的风俗、宗教、文化习惯,甚至沿用当地的官僚系统,这使得蒙古人成为了一个军事寄生民族,不管他们是坚持统治者的傲慢,或是融入当地的生活,都必然面临着分裂的结局。

他们不融入当地的民族,意味着民族压迫始终存在,蒙古人必须保持着军事震慑力来维持统治。可是当蒙古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后,他们的战斗热情就会衰减,军事力量一旦下滑,蒙古人的统治就将结束。

他们要是融入当地的民族呢?结果可能更不乐观。因为这意味他们要放弃自己本民族的风俗文化,在蒙古人内部就会形成分裂——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就曾经因为宗教的原因多次开战。分裂的蒙古,在势孤力弱的同时,必然会选择依赖当地的豪强进行统治,从而不可避免大权旁落,失去统治者的地位。比较有名的例子,是现在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据说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留在当地的驻军。他们长的像中国人,不过已经不会说中国话,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占阿富汗人口的10%,属于二等民族。《追风筝的人》里的主人公,即是这个民族的。当年塔利班炸毁了巴米扬大佛,哈扎拉人反抗最为强烈,因为巴米扬大佛更像哈扎拉人。

蒙古人选择依赖当地人进行代理统治,有好些地方只是派了几个官吏过去,被称作达鲁花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蒙古人太少了,而打下来的地方又太大,根本照看不过来。如长子西征结束后,蒙古人凯旋班师,留在罗斯境内的总共就只有4000余帐。这些蒙古人统治着罗斯诸国,只能依靠着吓唬、恐吓,并挑拨离间,使自己成为神一样的仲裁者,才能勉强维持。可是,就是这样,蒙古人在罗斯的统治也一直维持到1480年。当莫斯科大公初起事时,曾战战兢兢地对阵来自金帐汗国的讨伐军队。后来,形势发生变化,蒙古军因天寒粮缺,波兰援军未到,又听说都城萨莱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被迫撤兵,莫斯科大公才捡了个胜利。

(蒙古的分裂是个传统)

此外,蒙古人的分封制度也是导致蒙古诸汗国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蒙古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后来的幼子守灶制度也没有被严格遵守,各个宗王嚣张跋扈,都要求继承权。所以,蒙古人的汗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小,在应对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时,终于被赶回了漠北草原,继续顶风冒雪着过日子。

征服世界的原因:军事: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一直都是战斗力最强的那一只队伍。而且蒙古国在开始对世界的征服之前,一直都在与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交战,长此以往各种战术不断被开发出来,而且蒙古人打仗都是拖家带口的,军人在前线打仗,而他们的妻子和家人就在离战场200公里左右的地方等待,这样的战争风气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蒙古族当中的优秀将领也越来越多。

没有任何一个强国是能够突然跳出来的,蒙古国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军事力量。屠城的战略方式也令人闻风丧胆。

政治:蒙古靠近中原,那时候的蒙古非常野蛮,属于刚刚开化的民族,而他们当时直接就向中原学习了先进的制度和管理方式,这样在拥有强大武力的同时,他们又能好好的约束自己的队伍和自己的人民。通过中原学习的各种制度,他们开始学会以战养战,在不断征服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

蒙古族的人比较少,而战争一直又在消耗人口,所以蒙古族人是完全不够用的,为此蒙古族在之后的征服世界的战争当中,一般都是使用征服地的人民,让他们去充当炮灰

环境:当时的环境普遍的是许多国家相互对立,所有的势力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蒙古国不断强大,并且不断吞并其他国家,这就形成了这些势力当中最强大的一股,之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迅速消亡的原因。军事:(外因)蒙古族在占领了许多财富和土地之后,就开始贪图享乐,并且过分的压榨当地的人民。这样的事情在蒙古国军事实力还在的时候当然是可以镇压的,但是蒙古族占领的地方太大了,他们根本管理不过来。要照顾这么大的地盘,军事力量完全不够用。但是那些被征服的地方却在不断的学习蒙古国、不断的壮大。

制度:(内因)蒙古族在打天下的时候,只有一个蒙古帝国。打下江山之后去不断分化,成了许多蒙古汗国,并且这些蒙古汗国之间,各自有各自的恩怨。而这些蒙古汗国想要打仗就需要借用当地的力量,这样权力就会减少,此消彼长之下,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开始处于弱势的一方了。

根本:任何一个巨大的帝国的破灭,从来都需要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

大家觉得蒙古国怎么样呢?欢迎留言评论哦(´-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146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宋。明清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种不?

中国古代宋。明清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种不?

中国从来就没什么商业革命,中国的革命都是政治革命。哪怕到了清末、民国、新中国,如果中国决定侧重发展经济,那也绝不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只能是中央政府决定搞经济,中国才搞经济。这就是东西方的不同。 中国是个统一的国家,中央政府有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汇总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吧。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2....

你认为中国近代哪个科学家对中国发展最大?

你认为中国近代哪个科学家对中国发展最大?

詹天佑也算一个、北京西北青龙桥四山怀抱、山高坡陡、是詹天佑发明了火车的自动挂勾、脱勾、双机头一推一拉、才能成功的跨过崇山峻岭,通往大西北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的、必经之地八大岭、詹天佑的俏像就矗立在青龙桥火车站。 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

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涵盖了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地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提高他们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本文将提供一个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

秦孝公为何大力支持商鞅变法?

秦孝公为何大力支持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加强君主专权,削弱守旧贵族势力,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种变法,哪个君主不喜欢? 商鞅一共给秦孝公献了三策,即帝道、王道和霸道。头两次商鞅大谈帝道和王道,秦孝公听得快要睡着了,弄得推荐者景监都受到秦孝公责备。 当第三次见面...

为什么康熙对自然科学充满浓厚兴趣,清朝却没有摆脱儒学枷锁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为什么康熙对自然科学充满浓厚兴趣,清朝却没有摆脱儒学枷锁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儒学不是枷锁,他是走向文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根本,在儒学的领导下,中国有四大发明,还有其它更主要的发明,儒家提供一个极其优秀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讲仁义礼智信,科学文化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 清时科技落后,源于清以骑射为国本,毁掉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