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06)历史课件53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2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新中国70年取得辉煌历史成就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70年的风云激荡,70年的辉煌历史。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所累积的历史经验也就有了很多,很值得在以后的发展改革之中不断借鉴和丰富,以创造出更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成果和思想文化内容。同时,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添一历史底蕴,走的更稳更远。

新中国的建立,乃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949年,在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内战后,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不但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而且还积累了许多的历史经验。在政治上,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在文化上,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正是这一系列所累积的经验,才有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今天,且行且珍惜,不断向前迈进。

总之,新中国70年来取得了太多的历史成就,也积累了太多的历史经验。作为后来人,唯有秉持继承与创新,才能走的更远、更成功,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十年来新中国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1、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经济方面的成就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南水北调,史无前例。三峡大坝,世界第一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3、体育方面的成就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中国横扫世界乒坛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4、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两弹一星,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5、军事方面的成就辽宁航母,大国霸权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15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