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优秀的老师成就了优秀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优秀的老师?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11)历史课件46

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我是一个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师,按我从教的经验来看优秀的老师很难成就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很容易成就优秀的老师。我们来举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拿名校来说说,湖南四大名校在人们心目中老师是很优秀的老师,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如果是老师不变,而是把学生全部换成普通高中的学生,你说这些老师会干吗?他们会胆敢说普通学生一样会达到以往那惊人的升学率吗?应该实际情况是和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差不多。

而如果是学生不动,把名校的老师换成普通高中的老师,(当然各科老师齐全,责任心正常),你看学生会反映那么强烈吗?不会,学生会无所谓。最后高考升学率仍然奇高。

再打个比方,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七七、七八、七九年那几届,不管是农村的五七高中还是城市的一中、二中,群雄并起,谁也搞不清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差。因为那时学生分布非常随机、非常均匀。

所以我认为优秀的学生成就优秀的老师,老师竞争的是如何争到优秀的学生。

现在那些名校有着天然的优势告名气招来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成就优秀的老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1=2,数学家陈景润废寝忘食数载苦苦钻研的这一课题,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研究的“1+1”并非算术的1+1,许多人也误以为陈景润在研究1+1为什么等于2,算法是人类定义的,不需要研究。陈景润研究的“1+1”其实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代名词。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猜想只有一句话: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例如12=5+7,14=3+11,16=5+11(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例如2,3,5,7,11,13,17等)

普通人完全可以看懂题目,但关心的不是如何证明它,而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换个说法,证明这些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关的数学猜想有什么用?

拿科学举例,科学领域可以分为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就是5G技术、航天工程这类研究方向明确,短时间能有重大突破并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科;而基础科学主要是探寻万物的本质,例如夸克分割问题和寻找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这类研究很难直接转化成技术落地,和人类生活几乎没有关系,所以许多人产生疑问,研究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什么用,能吃饱饭吗?还不如做一些实际点的研究。

基础科学确实经常遭人质疑,还被人误以为骗经费,但应用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的,如果应用科学是高楼,基础科学就是地基,没有地基何来高楼?数学猜想就像基础科学,虽然直接应用很少,但却能延展出庞大的分支,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许多问题。

400年前笛卡尔发明虚数i时,并没有想到虚数i会出现在300年后的薛定谔方程中;黎曼本人也不会想到,他在19世纪创立的黎曼几何却成了20世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数学的群论诞生时,没人会想到它竟然可以寻找魔方还原的最短步骤,三阶魔方理论上共有4325亿亿种组合方式,但群论证实:任何三阶魔方最多只需20步就能还原。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之一是:为将来科学技术打下基石,研究数学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不是出现问题再开始探索,不解决未知问题,人类科技走不远。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之二是:在证明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思路和建立新的数学工具,并对其它衍生定理做补充,这些副产品比问题本身更有价值。

世界数学难题,往往需要独辟蹊径,这个过程中会诞生新的数学分支,建立新的体系。例如在黎曼猜想的基础上,有超过1000条数学推论存在,一旦将来黎曼猜想被证实,它背后衍生的定理才是“最大受益者”。

陈景润已经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弱猜想“1+2”是利用充分大偶数筛法,将已有的数学工具运用到极致,美中不足的是并未创造新工具。想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1”,利用已有的数学定理难有突破,大概率需要自己创造数学工具,一旦“1+1”被证实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副产品的价值是证明数学猜想的重大意义。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之三是实际应用,哥德巴赫猜想其实就是研究数字间的规律问题,数字的规律其实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拿质数举例(文章开头已给出质数定义),数学家对质数尤其痴迷,喜欢研究最大的质数和质数之间的规律,这些研究有直接应用。例如在网络信息安全中运用到的RSA加密,是利用质数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数学界尚未找到加密后产生的极大数的快速质因数分解的算法,数学家无法,所以质数加密的算法可以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看似与人类生活无关的质数,实则息息相关。

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哥德巴赫猜想现在没有直接应用,并不代表将来没有,它的价值始终存在,关键在于人类的挖掘。

陈景润研究的1+1的问题,注意是1+1,而不是1+1=2!1+1=2这个基本事实,三岁小孩都知道,而且这件事情也不能被证明,因为1+1=2是被人类定义出来的。

而陈景润研究的1+1问题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代名词!

哥德巴赫猜想的来历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但这怎样证明呢?,比如77=53+17+7;461=449+7+5。”后来欧拉把这个猜想进行了下一步完善: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故而简化叫法:“1+1”

哥德巴赫猜想的发展数学家的证法是证明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故此可以简化记为“a+b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也就是说陈景润证明出了一个偶数能写成1个素数+2个素数的积,是最接近1+1的人!

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那么,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

个人感觉哥德巴赫猜想在现在如此完备的数论体系下,还没被证出来,一旦被证明很可能会诞生一个新的数学分支!也许对现实意义不能起到什么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长远来讲的作用也许功不可没!

因为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它的附加产品会很多,对生活或其他科学可能会有很重大的意义!

这里举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魔方

大家看世界比赛,顶级选手六秒七秒就可以把一个魔方复原!但是数学家想的不是这个,数学家,想的是一个魔方,最少需要几步就能复原,人们把这个数字起名为“上帝之数”。

这一问题困扰了数学家长达三十多年,一个三阶魔方有(约合4.3×10^19)种不同的组合状态,这个数量之大,多少台计算机放在一起也要好几十年。后来数学家用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他们找到了一个工具:“群论”,依靠群论的威力,终于证明了任何一个三阶魔方,均可以在20步之内还原。因而,上帝之数被定格在20!

群论的诞生不是为了解决魔方,但是现在学习群论,魔方是最好的教具!

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如此,谁知道什么时候它能展示它的魅力!我们拭目以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189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16学升同步练测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答案

2016学升同步练测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答案

同学,我劝你不要等答案了,赶紧自己编,我上知道这么长时间就没见谁能把答案发上来的。其实作业没那么难,自己多思考一下,应该是能够做的。...

800字历史作文我看中国的外交?

800字历史作文我看中国的外交?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

【咨询】陕西师范大学的隋唐史如何?导师呢?负责任吗?

【咨询】陕西师范大学的隋唐史如何?导师呢?负责任吗?

陕西师范大学的隋唐史实力你不用问,只要你能考上,历年复试线高国家2区线50-60分。现在带隋唐史学生的有杜文玉,他是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双怀,师从史念海,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于赓哲:他是武大校友,师从冻国栋教授,应该是年轻有为的一...

大学物理-电磁学 --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电磁学 --教学课件

我传你吧,你要哪个版本的,我把我学校的给你吧 注册会计师视频教学课件有吗? 视频的是真没有,视频要认证,发给你看也用不了,只有交了学费才有,音频是有下的。 哪里有会计从业的教学视频课件?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暂停,暂时不用备考 如...

中国历史上你认为是谁真正实现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

中国历史上你认为是谁真正实现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

毫无疑问是林彪。 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真的是实现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经常指挥大兵团作战,规模都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不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从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从衡宝战役到广西战役,再到海南战役,他指挥千军万马,无役不胜。 林...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讲历史故事生动而不遗漏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有巧记法,讲述不失完整。 演示型课件制作过程中所以所应依据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注意:1、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创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