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能长期领先世界靠什么?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14)历史课件33

或者只有思想,但它体现出的却是很双向的表现。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有,而且一直争议颇多。然而我认为是思想的原因在于:

战争上,春秋战国时期有孙子、孙膑、吴子、尉缭子的多部兵书存世,这证明中国不是一个怯战的民族。然而反观其他古代文明时,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等等,这类书似乎并不是很多,很多更像传记。

人口发展则可见耕战思想,秦汉之后则是封建制度。虽然未完全消灭奴隶制度,但相比古埃及却并非如此,而且古埃及奴隶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也可于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早期历史中看到。

阶级意识……毋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谁喊出的,“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或者才是这意识的源头。对比古印度则可见到婆罗门法、佛教法对阶级不平等的划分,今日仍可见种姓制度。

经贸也很重要,这可以从迦太基的争霸看出。但古中国除了像范蠡这样的商业人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也很早出现,虽然繁荣可见于唐宋,但在1913年法国学者沙畹就提出了中国海商活动始于商周的观点。并且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贸易战、经济战(见《管子》齐恒公之鲁梁二国)。

诸多见证足以证明古中国的先进源于思想的前瞻性。然而为何此后逐渐开始没落了呢?仍还是思想的问题,比如说:

类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发展,从汉晋之后便日渐兴盛,不止民间的邪教,包括灭佛抑道运动也可见多次记载,毕竟文明发展于人的需求不是成佛修仙,而是要办实事。并且在唐宋之后,也逐渐出现了宗教治国倾向。

对手工业到工业的转型速度太慢。举例如铜的冶炼,《淮南万毕术》成书于西汉,书中有铁置换铜的记述,可这种湿法炼铜(胆铜法)在宋代才开始大规模使用。北宋时张潜才写出《浸铜要略》这样完整细致的湿法炼铜著作,于是就有文理差别,这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我其实很好奇“安贫乐道”与“小富则安”的差异有多大。但更重要的,是自汉晋以来,中国便可见清谈空谈的记载。或许也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逐渐造成了后世发展的歪楼,和历代更重视……文科的表现。这种偏科让古代中国的理科(科技)发展上,不独是原始质朴,简直就是被动。类如中国机械史虽然出现的很早,而且较为独立,可偏科却造成了后世发展上的日渐缓慢。当然,其他也是如此。到清代为止,玉器打磨都少用风力水力,而更多依赖人力……

总而言之,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的落后,就否定思想上的先进。但也同样不能因思想上出现了先进,就认为它是全面发展的。将这先进否定,是对历史的抹消,归咎于环境因素更是想当然耳,唯有客观认识并时时警惕,才不会重蹈覆辙。

。历史翻过了几千页,还有人吃先人老本?夜郎自大的症状又犯了吧?醒醒吧,睁开双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大着呢……

中国的哪些技术和能力是引领全球的?

1.启明星2号

这项领先全球的高科技,日美两方曾自愿出价千亿购买,为何两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说起来,“启明星2号”的诞生,不仅将核燃料的利用率,直接提高到了95%,另一方面,它还能对核废料进行再次利用,据说,它可以将核废料产生的能量,再次转化为电能,对于全世界而言,这项发明无疑造福了全人类,还极大地改善了核污染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该技术被我国率先突破后,日本因2011年的核泄漏事件,豪掷3000亿美金,想要学习这项技术,美国得到消息后,他们表示愿意出日本给出的双倍金额,均被我国拒绝,毕竟,这是我国无数科学家多年研究的无价之宝,当时,美国方面有人表示,即便是最先研发出来核能的美国,都无法做到这样的技术,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为世界核废料的安全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2.手撕钢

手撕钢的名气一直很高,它也称超薄钢,薄到可以用手撕开,故而被称为手撕钢,“手撕钢”是太原钢铁集团,生产的一款不锈钢箔材,厚度约为0.02毫米,这是怎样的概念?仅有A4纸的四分之一,宽度为600毫米,话说早先时候,“手撕钢”只有德国、日本等国家能够生产,他们生产的是窄幅“手撕钢”,相比之下,太原钢铁集团研发的600毫米宽幅“手撕钢”,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得到了海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从光亮度上来看,由于手撕钢的表面粗糙度很低,从而使得其反射光线的能力特别强,甚至可以拿来当“镜子”用,2008年,在太钢集团成立之初,他们就将生产最薄不锈钢作为研发目标,为此,他们专门配置了一整套世界顶级工艺装备,而后,经过多年积累,于2016年组建了“手撕钢”攻关团队,相比其他国家生产的窄幅“手撕钢”来说,太钢集团研发的这种“手撕钢”是确实高于行业标准的前沿产品。

3.沙漠高铁

这是麦麦高铁,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沙漠高铁,由中铁十八局建造,没错,在沙特地区也有中国建造的高铁,这是一条从沙特的麦加通向麦地那的高铁,全长超过450公里,斥资高达一千亿,由此看来,兔子般的基建属性,连沙漠也阻挡不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列高铁的速度,达到了300公里每小时,这极大地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路程速度,据说,有一位沙特富豪,首次体验了麦麦高铁之后,上车后就懵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建造的。

4.保护涂层

你现在看到的是国产保护涂层,它能让脆弱的木板秒变成铜墙铁壁,这种有着超级防御“武器”的出现后,也打破了国外垄断,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成年人,踩在一个立起的纸杯上,这个纸杯竟然轻轻松松地就承受住了这个人的重量,没有出现任何被踩扁的迹象,据说,涂上它,将西瓜从30米的高度扔下,也不会摔破,纸板涂上它,拿刀斧劈砍,也不会留下一点痕迹,一些易碎的物品涂上它,各种暴力测试都拿它毫无办法,就像变魔术般,令人目瞪口呆,是的,这种看上去非常像科幻小说中写的武器,真实存在,或许你会说,这样的涂层似乎与美国一家全球知名品牌的产品类似,但要知道,与国外品牌比,我们在这项技术上不输对方,价格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5.N2爆弹

接下来要说的应该是最高能的,也是最能震慑宵小之徒的,还记得科幻作品里,威力堪比核武器且没有核污染的N2爆弹吗?我国真的造出来了,这种东西理论能量密度为黄色炸药10-100倍,它就是我国合成的,全球首个全氮阴离子盐,或可用于造“干净”的氢弹,介于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它也成为了新一代超高能含能材料的典型代表。

6.特高压电

你可能知道,中国特高压电基本上是全球第一,最意外的是,老外的教材都是中文的,虽说,1981年,我国有了第一条超高压线路,从平顶山到武昌,这在当时,称不上是特别先进的技术,然而,我们就是有一种突破的精神,再者,西电东送是国家战略,我们在这方面肯定不能一直被卡脖子,所以我国就开始自己研究,立志要做出我们自己的特高压设备,之后,不少人都知道,那项轰动了全世界的工程,也就是晋东南—南阳—荆门的特高压线路,这确实是一则轰动世界的新闻,尽管在一般人看来,内心或许毫无波动可言,但这个线路,的确是当时那段时间里,唯一的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毕竟,美国和俄罗斯的线路,都在上个世纪末降为了超高压线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件事似乎必须要受到一些“争议”,诸如,这一技术没有人用,除了我国没有人用它,但你知道,类似的声音,在我国帮助巴西建设线路之后就小了很多吗?

还有人说,似乎说起“科技”二字,我们国家仿佛长久以来,都在模仿和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或许你应该知道这些,要知道,我们真正从封建社会国家,走到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距离中所走的路,也不过一百多年,以前的清王朝,尚且别说自主研发的科技,可能连科技究竟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相比于26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而言,又该从何说起呢?

已经有不少朋友提到了中国在数据计算领域的成就,在这一领域,我必须介绍一下我们家的阿里云!在计算集群调度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这背后,我的同事们一直在努力。

目前,阿里云飞天大数据平台,已经可以扩展到10万台计算集群,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计算平台,单日数据处理量超过600PB。

飞天大数据平台的单集群调度能力,是10万台,而美国科技巨头们的调度能力,大都在1万台左右。

从无到有,一飞冲天。10年时间,阿里云奔跑到了全球的最前沿,背后每一个脚印都有迹可循。

首先,离不开阿里的独特业务场景,最贴近我们的就是——淘宝买买买,支付宝刷刷刷,随着电子支付,网购流行起来,数据中心需要更强健的“心脏”。

此外,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平台上奔跑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现实需求的倒逼下,阿里云的飞速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

同时,阿里云团队的“疯子们”,真是很坚持。

10年前,马老师提出做云计算,表示“我们如果不做,将来会死掉”,于是阿里云在内外的质疑声中诞生了。

团队初创时期非常艰难,甚至流失了80%的工程师,而留下来的人视为“疯子”,他们成为阿里云飞速发展的“种子”。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需要的自研云计算平台,就这样一步步建设了起来:

2013年,阿里云飞天单集群突破5000台服务器规模,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计算能力。

2015年,单日数据处理量达100PB,创造377秒完成100TB数据排序世界纪录,大幅提升4倍。

2016年,单集群规模超过1万台,打破AWS自2014年保持的“专用及通用目的排序”两项世界记录。

2018年,单日数据处理量超600PB,三年时间提升5倍,集群规模超10万台。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或许十年前,我们还不了解云计算是什么,而现在,云计算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当下那些看似无用的“新事物”,很可能就是十年后,大家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捷生活方式。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210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