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好战真的必亡吗?

zhao_admin10个月前 (07-19)历史课件51

#原创#

好战真的必亡

纵观世界

多少列强

往往因好战

而耗尽国力

以至于引发动乱

最终失地亡国

罗马好战

攻城略地

将地中海收入其囊中

国力有限

贪婪无限

最终崩了

蒙古帝国豪横一时

居然占有数仟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犹不知足

临了国破家亡

老美看似强盛雄壮世界霸主

但已露出疲态

皆是其好战成性使然

二十年前

发兵攻打伊拉克与阿富汗

无形与有形的支出

合起合来居然高达二十多万亿美元

又遭遇疫魔的虐待

疫情蔓延

再耗费六万多亿美元

将美国多年积攒的家底掏空了

老美依然将造成这样不堪状态的原由

统统归究于他国

继续以武力威逼它国

有力出力

有钱出钱

来拯救美国

并不顾囊中羞涩

依然派遣美军

赴世界各地惹事生非

挑起战端

若老美继续玩弄拆东墙补西墙的行劲

继续穷兵黩武

继续莫名其妙地以武力干涉它国

野心超过其实力

那么美国尚存的一些元气

将全部消耗殆尽

到那时

故,老美将分崩离析

#上海常青教育凌远长著#

战争非常消耗人力物力,因为历代,所有国家征兵,征的都是青壮年。

给养的供应.更导致国家税务及人民的负担加重,久战后必导致国力衰竭,士兵的伤亡巨大也会导致许多家庭失去了劳动力及经济支柱,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严重的会引起人民的反对,在经济不断的损失下,使得本来强盛的国家,变成负债累累。

为什么兵家以兵不血刃为上策,因为兵不血刃屈人之国,能减少了军费开支,避免士兵伤亡,利国又利民,但是这样的战例与机遇少之又少,很少具备实现此条件的战况。

美国在阿富汗花费了8万亿美元,如果不是美元为世界货币支撑着美国,美国的战争外债,早就导致通货严重的膨胀,民不聊生,国家安全也必会受到威胁。

所以说好战必亡,确实是不可争辩的真理。

蜀汉90多万人口10多万兵,兵民比例这么高,发展多年人口过少是什么原因呢?

公元263年,当蜀后主刘禅牵着羊,向魏军将领投降时,同时还献上了蜀汉的户籍。据上面所载,蜀汉总人口为94万人,士兵10万余人,官吏4万余人。也就是说,每9个百姓中要出一个士兵,每8个百姓要养一个士兵;另外,每27个百姓要养一个官吏。那么,这个比例高吗?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蜀国的百姓负担是最重的呢?而蜀汉建立了四十多年,人口为什么只有90多万呢?

首先我们要对比一下数据:当时,魏国的总人口为443万人,总兵力是50万人;吴国的总人口是240万人,总兵力是23万人。看上去,蜀汉的兵民比例是居中的,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可见在三国时期,大约10个百姓养一个士兵是标准值。可实际上,蜀国的百姓确实是负担最重的。这跟人口数量无关,而是跟地理位置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魏国和吴国的情况。魏国的国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中和中原两大平原,在当时是传统的农耕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极为发达。在经过黄巾起义的洗劫之后,大片的土地撂荒。但是在曹操执政期间,出台了不少刺激农业发展的政策,让魏国的农业生产兴盛了起来。所以,魏国的百姓是比较富裕的。而且,曹操在军中实行了屯田制,士兵直接生产粮食,也可以减少一部分百姓的负担。

而吴国地处江南,那里是传统意义上的鱼米之乡。农业技术虽然比不上中原地区,但是气候宜人,粮食也能丰产。而且吴国首都建业地处长江通衢,商业发达,所以吴国的百姓也比较富裕。另外,孙权也实行了屯田,同样有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

但是,蜀汉的情况却和魏吴两国有着天壤之别蜀汉虽然占据了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平原,但是农业技术和可耕地面积都比魏国来得差。蜀国多山地,平原只有那么几块,出产不了太多的粮食。而蜀汉占据的南蛮之地,又并非传统农业区,根本收不上什么粮食和税。所以,蜀汉的百姓人均可支配财富远比魏吴两国来得少。而他们同样要承受不少于魏吴两国的,自然是不堪重负。

另外还要注意,蜀汉的军队可不是单纯用来驻防的,而是用来打仗的。蜀汉持续的短短42年中,光北伐曹魏就有将近20次。而每一次战争所需要的消耗,和平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况且,蜀国多山地,运粮的成本也远比在平原地区的魏、吴两国来得高。相应的,士兵的单位军费也就远比魏吴两国大。用本来就少的财富供给更高的军费,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这也就是《三国志》中,说蜀国百姓“面有菜色”的根本原因了。

当然,蜀汉也屯田。《三国志》中记载:“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但是,蜀汉的屯田之地是在汉中平原,就是魏蜀两国战争的前沿。先不说汉中平原的面积够不够大,单单是这个位置就有很大的问题。汉中平原是个军事区,而不是安宁的农业区。诸葛亮在这里屯田,震慑敌人的作用更大。但是在这么一个战乱之地屯田,能收多少粮食、粮食是不是能收到自己手里,都是个问题。所以蜀国的屯田,实际上并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

那么,如何解释蜀汉人口少的情况呢?其实,这个更好解释。益州这个地方,由于地理环境的阻碍,是一个很难有外来人口补充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例子: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原本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夏侯霸投奔蜀国。他带着必要的行李,可能还有人跟随,却依然在阴平的大山里迷了路,甚至到了绝粮的地步。要不是蜀汉得到消息前来迎接,夏侯霸能不能活着都成问题。可见当时的蜀地是比较封闭的,人口按理说应该比较稳定。

然而看古代的数据,似乎情况并非如此。东汉末年,益州曾经有过好几次“人口普查”,数字的震荡极为剧烈,最高是660万,最少时是108万。后来我们一般采信的,是《后汉书》中的记载558万。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对益州的波及也十分有限,只有一个叫马相的贼人自称黄巾军作乱,但是后来也被平定。后来益州也曾卷入过几次战争,规模也都不大。而且从地方志上看,这一时期益州也没有大规模的天灾。那么,蜀汉是如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恐怖的人口负增长呢?原因只有一个:当地的贵族在大量的藏匿人口。

藏匿人口是古代地主逃税的一个主要方法。一个百姓只要在户口簿上没有他的名字,他就不会承担国家的赋税。所以古代的那些地主们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土地上的佃户隐藏起来,这样,佃户的所有产出就会成为自己的收入。这种情况在古代非常普遍,一般大户人家的奴仆、侍女、佣工之类的都不算在国家的户口里。这个数字,往往是非常惊人的。

三国末期,士族的地位蹿升,这些士族傲慢偏激,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即使是皇帝,也要对他们礼敬三分。比如魏国草创阶段,曹操对荀彧一家的礼遇;再比如曹丕即位后,极为重用陈群、司马懿等人;还比如孙权在位期间,让大族张家的领袖张昭主持国政,让陆家的陆逊统领军事;而单就蜀汉来说,这种情况只可能比魏、吴两国大,绝不可能更少。

蜀汉政权的建立,本就是别别扭扭的。刘备率领的荆州集团夺取益州,手段其实很卑鄙。本来是帮人家打仗的,可后来把主人给灭了,这放在哪儿都说不过去。所以,刘备动用了包括联姻在内的一切手段,才算把益州本地贵族稳住。诸葛亮更是为了在益州本地贵族面前做姿态,而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两位强人尚且需要使用这种手段来制衡,他们死后的情况只可能更严重。而曹魏大军刚一到成都脚下,益州本地的谯周就大肆鼓吹投降言论,由此可见益州集团从头至尾都没有将自己当成蜀汉政权的人。所以,他们藏匿起人口来,必然比礼遇贵族的魏、吴两国更加严重。这也就是蜀汉人口负增长的根本原因。

蜀汉政权由刘备在公元221年建立,到公元263年灭亡时,总共存在42年,蜀汉灭亡时,后主刘禅向司马魏献上了户籍,户籍显示蜀汉总人口为94万人,士兵10万人,官吏4万人,兵民比例为10.6%,官民比例为4.3%,相当于每11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士兵,每4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官吏。

相比之下,魏国总人口为443万人,总兵力是50万人,兵民比例是11.3%,相当于11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东吴政权的总人口是240万人,总兵力是23万人,兵民比例是9.6%,相当于10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

因此,魏、蜀、吴三国比起来,兵民比例是比较接近的,蜀汉的兵民比例差不多就是司马魏与东吴的平均数值,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在当时来说算合理的。以这个兵民比例来说,魏国的农民负担才是最重的,东吴的农民负担是最小的,蜀汉居中。

魏、蜀、吴三国人口兵力对比

但是三国中蜀汉政权实力是最弱的,地盘也是最小的,只有一个益州,同时进行主动战争最多的也是蜀汉,蜀汉灭亡时人口是94万,不足一百万人,为何总是感觉蜀汉执政的42年间,益州人口根本就没有增加?

《后汉书 郡国五》中曾经记载了整个益州的人口,不过时间是永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40年,当时益州各郡国的人口是:

汉中郡267420人,巴郡1086049人,广汉郡509438人,蜀郡1350476人,犍为郡411378人,牂牁郡267253人,越巂郡623418人,益州郡110820人,永昌郡897344人,广汉属国205652人,蜀郡属国475629人,犍为属国37187人。

三国地图

合计起来总共是:6342064人,这也就是公元140年整个益州的人口总数。刘备称帝时是公元221年,已经过去81年,差不多有两三代人了,为何再过了42年到蜀汉灭亡时,人口只有94万人了呢?人去了哪里?

换句话说,从公元140年到公元263年的123年间,益州人口从最高峰时期的634万人锐减到94万人,人口减少了85%,有这么严重吗?

人口大规模减少,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天灾,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等;二是人祸,主要是指战争,东汉末年,即使是最黑暗的桓灵二帝执政期间,也不会如此大规模的减少人口,再说了益州地处西南,远离中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也算得一方净土,为何人口会大量减少呢?

黄巾起义

益州人口减少,主要有几个途径:

1、黄巾起义。发生于公元184的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影响人口数百万人,因战争被杀的至少也有几百万人,并且黄巾起义的余党在此后的十几年内陆续发动叛乱,按照史书的记载十室九空,也就是说十家人有九家人是空的,比例就是90%,这与益州人口从140年到263年损失的人口大致差不多。

但是黄巾起义主要发生在中原各州,益州虽然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从刘焉进入益州后,基本上就控制了益州,虽然有过几次叛乱,但死的人并不多,最多也就是几万人。

2、刘备入川之战。

公元211年刘备受到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刘备起初只带了一两万人,当时整个益州的军队总数量至少也有10万人,此战持续了两年左右,因为刘璋手下成建制地投降了刘备,因此战死的人数并不多,最多也就是几千人。

刘备入川之战

3、汉中之战。

这是刘备主动向曹魏占据的汉中发动攻击的战争,从公元217年开始,到公元219年结束,也是持续了两年时间,整个益州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援刘备打赢这场战争,刘备在整个汉中之战投入的兵力至少也有七八万人,由于战事激烈以及持续时间长,死亡人数最少也有一二万人左右。

4、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率领4万军队联合沙摩轲的1万蛮兵共计5万人攻打荆州,后来刘备战败,整个东征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应该是战死、被俘虏总人数达3万多人,只有少数人逃回了益州,所以其实夷陵之战是益州损失人数最多的战役,差不多有3万多人。

5、平定南中之战。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应该是一场规模较小的战役,诸葛亮总共也只带了三四万军队,伤亡人数都不到一千人就平定了南方。

诸葛亮北伐

6、诸葛亮五次北伐。

诸葛亮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北伐的损失最多,也就是在街亭之战,马谡损失了至少1万人,其余四次北伐加起来也没有1万人,因此诸葛亮五次北伐总共损失也不到2万人。

7、姜维11次北伐。

姜维前后总共有11次北伐,其结局是:大胜2次,小胜3次,平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除了段谷之战大败姜维损失1万多人之外,其余战役并没有多大的损失,总共算起来姜维损失最多也就是2~3万人。

8、魏灭蜀之战以及成都之乱。

魏灭蜀之战,魏军一共有18万军队参战,相比而言,蜀汉参战总军队数量不到7万人,主要是姜维的主力军3~4万人,汉中守军1~2万人,廖化和张翼的援军1万人左右,但是双方并没有大规模激战,邓艾兵临成都后,蜀汉就全国投降了,因此战争损失并不大,最多也就是几千人战死。

姜维北伐

钟会、邓艾之乱时,成都陷入了混乱,魏军大肆屠杀,就连魏军主帅钟会也被杀,估计最少也死了几千人,因此影响也不大。

从以上战争来看,因为战争而死的人数差不多也就是十几万人,为何蜀汉执政的42年间,人口数基本没有变化呢?

同样是因为战争,战争需要大量年轻力壮的男人,男人出门打仗,那种田的事只能交给女人,老人和孩子,那样的话,地里的粮食收成就会少,同时男人长年出门打仗,战死或者受伤的比例就高,再加上夫妻分离,他们生育的后代就会少,因此人口增加就变得非常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引起的。战争引发的人口减少,不仅仅是战场上人员伤亡,而且还包括人类社会的一系列的生产生活行为都会减少,长年的战争带来长年的减少,也就导致了蜀汉近40多年的人口没有增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244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