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

zhao_admin11个月前 (07-21)语文课件54

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帖》,我们先大致对他有个了解,再来谈谈这幅作品:

黄庭坚其人黄庭坚,宋四家之一,早年受教于苏轼,受苏轼影响,诗风与苏轼颇为相似,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

《松风阁诗帖》的由来有天黄庭坚与友人相约游玩,行至今天湖北鄂州西山灵泉寺,途径一凉亭,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当即便于友人商定在此露营过夜,看着松涛海浪,绵绵夜雨,黄庭坚当晚就写下了大气磅礴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墨迹就是被后人评为他代表作之一的《松风阁诗帖》。后来《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最后在清道光年间,由王家璧携带回鄂。

书法风格黄庭坚的书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融各家所长,合为己用。这一阶段,他自称为元祐间书。他中年时期,因喜爱苏轼,还模仿过苏轼“偃笔”作书,还有单钩执笔法,那个时期的书风多笔画肥厚,字形偏扁。

如下图,《糟姜帖》(又称《承惠帖》),纸本行书,28.9×37.6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然而在他53岁的时候,见到了怀素真迹《自叙帖》后,领悟到草书的真谛,并不是“弄笔左右缠绕”,而需“通得古人朴拙妙处”,之后逐渐有了第二个阶段极力创新的书风。

《松风阁诗帖》的特色本文所要讨论的《松风阁诗帖》就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贴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笔法

这幅作品笔法上时有变化,黄庭坚采用颜真卿的笔意,但将颜字的短笔延长,长波大撇放射出去,显得苍劲有力。起笔处欲右先左,收笔处回锋藏颖。“今”“年”这两个字就很典型。

结体

整幅作品明显特点是中宫收紧,由内向外辐射,舒展又不失张力。

布局

从这幅作品来看,黄庭坚在书写的时候,一定是执笔很高的,这样才能让线条最大限度的释放,以达到舒展的效果,并且不失重心。整幅下来,流畅、连贯。

《松风阁诗帖》充分展示了黄庭坚厚重、舒展、骨劲、跌宕的书写风格,一种古朴的力量浑然天成。他反对过度依傍古人,强调个性。有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是逼真。”

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什么样的治诗理论?

北宋诗人黄庭坚(1045一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是苏门四学子之一,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黄庭坚一生不但写诗,硏究诗,而且又提出很多的诗歌理论。例如他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忿怨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换成现代的话就是说,诗歌主要是吟诵人情人性的,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强词夺理和人争吵,漫骂,以泄自已积怨私愤的。

黄庭坚还提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理论。他认为写诗既要学习前人,又要坚持自已独立,创新。也就是说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力求推陈出新,以俗变雅,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上兩点外,黄庭坚又主强作诗一定要有句中眼”(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诗眼),一字一句,关键字词绝不可随意而为,必须要月锤季炼,经过长久的推敲。例如和他同代的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受黄庭坚的影响,先用过,又用到,入,滿等,最后才觉得用“绿比较理想。

黄庭坚的这些论诗的理念,无论对当时北宋的诗人还是后世,影响都是相当深远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257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