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

zhao_admin10个月前 (07-26)地理课件41

公元前841年,又被称之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国王一个人说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来拿主意割韭菜。

这个事情意味就很深长了,过去大臣们都是打工仔,国家收上来的韭菜,只有国王一个人可以享用,最多从牙缝里抠一点出来,赏赐给做事有干劲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这一年,大臣们表示,不干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国王牙缝里的韭菜,这回他们要平均分了这些韭菜。

01周厉王是个狠人,各种跟贵族不对付。经济上: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时期的贵族集团,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给承包了,也就是说百姓想要在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须要向贵族交税。

百姓们世代都在这些山川旁边生活,靠着山就要去砍柴、打猎,靠着水就会去捕鱼,没想到突然之间就被收了人头税。能够拥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光贵族收税,自己不收税,那哪成呢?于是乎周厉王颁布法令,霸占这些山川的贵族们,都需要向国家交税。

这下子这帮贵族可就炸了毛了,本来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没想到现在还要跟周厉王分摊,这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政治上:此外,周厉王在政治上,不愿意沿用过去周朝的老办法。过去周公、召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级别的大人物,这一职务几乎被这两家人给霸占了。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所以周厉王开始重用懂经济的荣夷公和懂军事的虢公长父。这件事遭到了贵族们的一致反对。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

周公和召公的后人,自古都是国家的执政者,他们代表着周王朝开国贵族的集体利益。现在突然穿插一个其他人进来,谁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说周厉王是因为得罪了这帮贵族,才会被赶下台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共和与否,百姓都还是要向朝廷交税的。

言论上:当然,周厉王本身也有问题,百姓过去是可以议论周王执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广众之下说也没关系。

可是周厉王觉得很难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间监视百姓,只要敢说他坏话,立刻抓回来宰掉。其实百姓才不会议论,真正懂得议论的,还不是那些读书识字的贵族么。百姓忙着种田打鱼交税呢,哪有这个闲工夫扯犊子呢?

02共和元年,不代表就真正共和了。公元前841年,因为周厉王得罪了一帮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他们以百姓的名义发动了一场暴动,最终将周厉王给赶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史记》

这个时候周厉王并没有死,只是跑出了镐京而已。所以这帮贵族们也没有再立一个周天子,而是换了一种执政方式,也就是共和执政。

所谓共和执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别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其实本质是没有变的,只是这一段时间没有天子执政,而是由贵族臣子来执政。

其实周厉王之前的数百年里,西周王朝,基本上也都是这两家贵族在相互执政,周天子实实在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之人。周公旦、召公奭辅成王的确高尚,可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家的后人,能够世世代代把持朝政,这可就不简单了。过去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人们,在卿士的位置上,把控着国家的命脉,周天子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真正该怎么实行,其实周天子真的管理有限。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给抛弃了,其实不要天子国家一样可以转起来。共和这个年号一共用了14年,14年后,周厉王在彘去世,他的儿子太子静便接替了周厉王的位置,也就是周宣王,这才宣告了共和这个年号的结束。

03此共和非彼共和,共和的概念,只在贵族脑海中初具规模。不得不说,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841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废除君主,由臣子们来共同执政。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后来的共和制度。可是这里的共和只是一个年号,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史记》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众都参与进来一起执政的制度。而当时那个共和,只是一个年号,为什么用共和这个年号呢?

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便是因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执政,所以称之为共和。还有一种说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务,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共和。

不管是哪种原因,我们会发现,由臣子共同执政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公元前509年,西方便出现了著名的罗马共和国。同样是驱逐了君主,可是当时的罗马平民拒绝向贵族妥协。在平民的压力之下,这才出现了共和政体,也就是由平民和贵族共同执政。这种思想在西周时期,我们也出现过。但是只出现在了贵族的思想层面上,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将这些思想,传达到民间的。西周的贵族,掌握的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势,还有一项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知识。他们拥有读书认字的条件,可是平民不具备。

因此那个时代即使出现了共和的雏形,平民也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去参与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来。而这种对贵族来说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贵族们扼杀在了摇篮里。

总结:公元前841年,重不重要?很重要。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为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状况,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先进的思想摆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

而贵族集团,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贵族集团,那是因为他们重视了这些思想。对他们有好处的,便会大肆宣传,对他们有坏处的,那就会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资料:《史记》

公元前841年发生的事情,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不大不小。

不过,在经历了几次史学浩劫后,这一年竟成了中国明确纪年开始的年份。

自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上所有的大事件,都可以明确地确定具体的年份,每位君主在位时间的长度,每年发生的大事件,都能完整、连续地讲述下来。

不大不小的事件:共和执政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一件叫共和执政的事件。

由于周厉王施行“暴政”,被国人赶出了都城。

随后,贵族们找出人来代周厉王执政。

对于执政人物,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号为共和。

另一种说法时:诸侯推举共伯和代行天子事,故号共和。

总之,无论哪种说法,这一年,都是“共和元年”。

共和执政,确实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他没有引发社会深层变化,甚至连改朝换代都没有,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这最多只能算一个不大不小插曲而已。

即使就西周的历史来说,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大规模分封的年份,其对历史的影响都要大于这一年。

不过,这些当事人或许想不到,阴差阳错间,他们成了中国历史明确纪年的开端。

史籍浩劫在此之前,夏商的历史,都有史官记载。

不过,在纸张技术成熟前,知识传播、储存的成本很高。因此,历代的史书,多由国家保管。

《吕氏春秋.先识》记载:夏朝末年,夏太史终古见夏桀不靠谱,携带图法奔商;商末年,内史见商纣不靠谱,就带着图法奔周。

因此,包括夏、商,甚至更古老的官修史书,都藏于周王室。

公元前520年,周王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内斗。晋国参与进来,驱逐了王子朝。

公元前516年,在王位竞争中失败的王子朝,携带典籍,前去投奔晋的竞争对手楚。

运气不太好,当时,楚平王也刚刚去世,楚国也发生了王位之争。

混乱中,典籍没有被楚接收。

前505年,周王派来的人,将王子朝杀害。

珍贵图籍,就此下落不明···

这是上古时期史籍的一场空前浩劫!

300年后,上古史籍,有遭遇了两次极为密集的“两连击”。

秦始皇时期,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其中,《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悉数被焚。

不久,项羽进入咸阳后,把秦藏的典籍也一把火烧了!

这些劫难中,同时遇到灭顶之灾的诸子百家,因为广泛藏于民间,因此,事后多能复原,但这些官修史籍,就难以复原了···

传统史家追溯的尽头在连续的灭顶之灾后,司马迁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史记》创作的。

耗尽几乎一生时间,走访各地的司马迁,终于基本复原了一些历史。

不过,司马迁明确确定年份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

对此前的历史,司马迁只能描述世系,谁谁谁当了王,做了什么事情,以及这些人物、事件的大致顺序、逻辑,但无法完整、清晰地这些事件究竟发生于哪一年。

其实,正如司马迁本人在《史记》中所说,他见过自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其中一些文献也有关于年代的记述。

但是,由于这些记述比较模糊,还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作为严谨的史家,他未敢直接采用。

因此,公元前841年,也就成了我国历史上,明确纪年的开端。

至于后世史家,他们所见的上古资料很难比司马迁更多,就更难以传统手段往上追溯了。

现代追溯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研究的方法也多了起来。

比如:随着考古的陆续发掘,青铜器铭文、甲骨文资料越来越多;又比如:随着天文学的进步,古代史料中关于彗星、日食等天文现像的记载,也暗示着可能可以推算的年份;再比如:随着碳-14测年技术的成熟,从考古物品中推算年份的技术也越发准确。

于是,现代历史学家开始采用多学科手段,希望能弥补“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遗憾。

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上古历史。

通过多学科研究,该工程把明确纪年往前推到了前1147年,上溯到了商代武丁时期。而对此前的历代世系,也作了大致推算。

当然,该工程的成果,至今仍充满讨论和争议。

个人相信:不论这些争议是基于纯粹的科学讨论,还是源于西方偏见,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完善,通过多学科研究,进一步清晰解读上古历史,都是可以做到的。

既然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那么,他总会留下可供发现的线索。

他既不会因吹捧而无中生有,也不会因质疑而被遗忘。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能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地了解那些我们祖先的事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305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谢谢了

初三化学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谢谢了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表示海洋

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表示海洋

(1)A;B (2)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海洋占绝对优势 (3)相同点: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超过陆地面积;不同点: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南半球陆    地面积所占的比重较小 请问盆地是不是低于海平面的陆地? 人们把四周高(山地或高...

世界各国水资源排名前六位

世界各国水资源排名前六位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按水资源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 水资源知识问答 1.水是不可替代的(A),是自然...

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

考试内容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包括必修1技术与设计1;必修2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 考试形式是闭卷答题的形式.测试时间为30分钟,卷面分值为20分. 其实就两面A4纸那么大小的内容,有15道选择题,两道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的是1、三视图的绘画...

何为逆温现象?逆温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段?怎样的温差容易出现逆温?

何为逆温现象?逆温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段?怎样的温差容易出现逆温?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