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教学反思

zhao_admin10个月前 (08-04)科学课件48

本单元选择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鱼类四种动物,代表着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动物。这些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课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三年级科学实验,家里应该有的东西!

  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实验
  1、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2、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3、、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结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巢”字你觉得组合结构科学合理吗?为什么?

“巢”是象形字,上为鸟窝,顶上代表三只小鸟,下是木,木即指树,表示鸟巢筑于树上。所以说,巢字的设计很形象也很合理,它充分体现了古人的造字能力与智慧。

2020.05.01

感谢邀请。

“巣”字,题主问,这个字的“组合结构”是否 “科学合理”。

我想是这样——

第一,现在通行使用的“巣”字,是在汉隶基础上又经过进一步简化的字。这个字,已经仅仅是一个对应一定语言含义的符号,既然是符号,就不存在“组合机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第二,汉字的发展,存在其自身的规律。这件事,不适宜用“组合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来评判,至少,不能以是否“科学”来判断。

“巣”,甲骨文中已经有这个字,见上图。而且,还作为“部首”组成了其他字,如“漅”。

后来的小篆体,也有“巣”字。

《说文解字》里说:“巣,鸟在木上曰巣。在穴曰窠。从木象形。”

许慎这是说,“巣”,是象形字,象鸟在树上的“窝”,所以“从木”。

小篆体的“巣”,写如以下——

小篆体的“巣”字,显然来自甲骨文,稍微复杂了一点儿,但更形象——下面的“木”是树;架在上面的,是一个“臼”字,是鸟窝之象形;有人说,窝上面是三只小鸟,也有人说,代表的是鸟头上的翎毛,不管是哪个,“巣”是典型的象形字无疑。

这样说来,“巣”字的“组合结构”相当合理。

许慎说,树上的鸟窝叫“巣”。所以,后来的《世说新语》里,有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说法。

许慎还接着说,鸟窝如果在穴中,就叫“窠”。鸟有住在洞穴中的吗?有。《文选.蜀都赋》说:“穴宅奇兽,窠宿异禽。”

为何说“巣”字的“木”上是一个“臼”字,因为有一个词,叫“窠臼”。“臼”的本义,是舂米所有石臼。但一定是形状很似鸟窝,或者用于“巣”字,或者以鸟窝来命名“春臼”。

但“窠臼”,原义为禽兽之巢穴,后来引申为一成不变的“模式”、“范式”、“格式”。

朱熹《答许顺之书》说:“此正是顺之从来一个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大概从他开始,就又创了这么一个新用法。

这是题外话,只为证明“巣”字之“组合结构”合理。

还可以说几句题外话。

裘锡圭先生说:“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公元前3世纪晚期),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裘先生说汉字的古文字起自商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发现足够数量的成书的商代以前的汉字。

裘先生还说:“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在整个古文字阶段里,汉字的象形程度在不断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本来大都很像图形。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把它们逐渐改变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低的符号。这可以称为‘线条化’。在从古文字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字符的写法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这可以称为‘笔画化’”。

几乎所有的汉文字学者赞同,在隶、楷之后的今文汉字阶段,以一个汉字的“组合结构”来分析这个字,已经毫无意义了。

这个回答,大概有些冒昧。但如果对研究汉字确有兴趣,还是不妨听听如裘锡圭老先生这样的顶级文字学大家的意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358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