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国力真的不如日本吗?清朝是否有取胜的可能性?

zhao_admin10个月前 (08-10)历史课件26

前言:如果按照整个国力来说,清朝是无法和日本比拟的,此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库空虚,经过了多次各地赔款,各地的农民起义,论实力来说和蒸蒸日上的日本根本没办法比,我们就从国力发展和中日甲午战争两方面来分析:

一,大清帝国和日本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体制上的全面落后,无法有效的长远作战

1.大清,虽然也经历了洋务运动,也开始重视武装力量,编练新军,办军校等等,但是体制决定了一切,大清长期的闭关锁国,官员上下贪腐,各地起义接连不断,大量的白银流失国库空虚,根本负担不了长期作战。

2.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工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这里可以看到,大清是在闭关锁国,而日本在经历了维新之后,走资本主义工业道路,因此从综合国力来说,高下立判。

二,中日甲午海战时期军事实力对比:

先说说大清,虽然说大清在甲午海战之前,经历了洋务运动,建立了庞大的海军北洋水师,在世界上也称的上号排的上名。无论是军舰的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明显强于日本。

再说说日本,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受西化文明冲化,走起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道路,这次的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国家道路,跻身世界强国之一,单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没法和大清水师比。

回到论题,清朝综合国力远输于日本,刨出朝廷干预的因素,单存的中国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对战,清朝是有机会战胜的,毕竟,北洋水师在当时堪称世界顶级,中日甲午海战失利输输在体制上和输在内耗上。

这是个让清朝啪啪打脸的问题。

甲午战争的惨败,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世界大跌眼镜来形容都不为过。

战败后的国人,在痛定思痛学习日本的同时,也在深刻反思这场战争,寻找导致清朝战败的各种因素。

都说国力差距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根本原因,那么是不是因为积贫积弱的清朝综合国力远不如日本才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呢?

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近代的清朝虽然积贫积弱,在英法美俄等列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但甲午战争前的清朝,仍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国之一。

清朝虽然在鸦片战争后开始不断丧失主权,尤其是海关等关乎清朝核心利益的部门被外国人把持。但也正是从被迫开埠开始,清朝的外贸收入成倍增长,日薄西山的清朝也有了经济实力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组建了规模较大的近代化军队。

而同时期的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虽然全盘西化,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并和西方列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但甲午战争前,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认为日本比清朝更强。

虽然此时的西方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德等国更是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当时的清朝,国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这和面积只有不到4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的日本相比绝对是碾压级别。

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扩军备战,但当时的清朝也没有闲着,洋务运动的前半段就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独立完成了平远舰等舰船的制造。

再说日本的军队,虽然日本7个师团人数达到7万人,加上预备役也就24万人。而此时的清朝单单常备八旗军就达到20多万人,加上60多万绿营以及数十万淮军等新军,清朝军队的数量在100万左右。

虽然此时的西方世界早已将海战作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此时的远东地区,陆军依然是战争的绝对主力。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清朝的实力都远超日本,这是西方国家不看好日本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日本的做法无疑就是以卵击石。

但,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所有人啪啪打脸,包括很多国人也想不明白,为何综合国力强大的清朝会败给昔日都不曾正眼相看的撮尔小国日本,难道真的是“天意”?

当然不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静夜史看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综合国力从来就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根本因素,一如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一样。

清朝综合国力再强,如果不能全部用在甲午战争上,那就是一只没有利齿的老虎,被人当做病猫吊打一点也不奇怪。

日本能够打赢甲午战争,静夜史认为有几个因素至关重要:

1、资本主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开了眼界,强了国家,而在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同期的清朝虽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主义仍占主流。

资本主义意味着市场交易,资本可将交易主体迅速集中,而且随着资本的扩张,能够动员更多的人。而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故步自封中享受太平盛世。

古往今来,商品经济创造的财富远远高于小农经济,这使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日本,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总量,日本超越清朝也成为可能。

而清朝虽然GDP总量大,但除了被外国控制的海关,小农经济创造的财富远不足以支撑清朝的内外开支,连靠剥削为生的地主阶级也只能通过创办企业维持洋务运动后期的发展。

可想而知,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个国家,战争将会是怎样的走向。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共动员了超过15万陆军参战,而清军的八旗和绿营早已废柴,能够和日军交战的,无论海军还是陆军,都属于团练序列,具体来说也就是李鸿章的部队。所以有“甲午战争是日本和李鸿章的战争”的说法。

尽管清朝综合实力强大,但单凭李鸿章的淮军,如何能够抵抗蓬勃而起的日本国?

2、不同基本国情的决定作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日本根深蒂固的集权特征没有彻底改变,表面上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天皇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这和清朝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异曲同工。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社会制度差距有多大,清朝和日本的博弈首先是领导人素质的博弈。

虽然“慈禧修建颐和园过生日导致北洋海军无炮弹可用”已经被证明是谣言,但清朝在北洋海军建设上确实太过滞后。

作为洋务运动的成果,北洋海军首先属于李鸿章,然后才属于清朝,这种作为地主阶级私产性质的军队战斗力几何、战果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拥有者的个人意志,也就是李鸿章。

而因为李鸿章在清朝政敌颇多,尤其是主管户部的翁同龢,这使得李鸿章想要充实北洋海军,根本就是举步维艰的事情。毕竟,统治者不希望属下过分强大,而同僚更希望李鸿章当场去世。

更可怕的是,地主阶级的内斗,丝毫不影响底层百姓的“冷漠”,千年以来的隔阂,使得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是地主阶级的而不是百姓的。所以对于外国侵略者,鲜有百姓自觉抵抗,因为侵略者针对的是地主阶级,所以才会有“扶梯者众”等不可思议的现象。

而这,就是千年来我国的基本国情。

那么日本怎样呢?明治维新作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毫无疑问是不彻底的,但却将统治者的意志贯彻到日本的各个角落。日本民众懂得了,打赢了清朝,日本可以腾飞,民众可以过得更好。更可怕的是,明治天皇带头节衣缩食给海军买军舰,这让日本掀起了疯狂的全民备战中。

长期以来,地震火山频发且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无论封建还是资本主义时期都渴望在东亚大陆建立根据地,这是日本全民疯狂的原动力。

而甲午战争前的清朝,和西方列强一样,对自己过分乐观,对日本一如既往地不屑一顾,一如数千年来的俯视。殊不知,西方列强被打脸,也仅仅是被打脸,清朝却可能伤筋动骨。而此时的日本舰队已经悄然超越清朝,并将在黄海大战中给北洋水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样的条件下,你让清朝拿什么赢?拿年少轻狂的光绪和有家无国的翁同龢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402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