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人们什么时候知道地球是圆的?

zhao_admin9个月前 (08-31)地理课件34

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此后人们知道地球是圆的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

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

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

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

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

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

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

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

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

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

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

释。

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

地是球形的设想。他们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认为在所有立体图形中,球形

是最美好的。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应

该是球形的。过了100多年,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

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

是谁最先发现地球是圆的

第一次发现地球是圆的是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一次观察月蚀时发现月面黑影呈弧形,他想,月蚀是地球的在月球上的投影,既然黑影呈弧形,说明地球外形是球形.
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利用夏至太阳直射某地物体无阴影的条件,测出该地到自己当地的距离,并测出当地夏至太阳直射物体的阴影角度,推算出地球周长约为48000公里.
而第一次科学地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组织的环球航行.



拓展资料: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
麦伦哲环球旅行--百度百科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又为何形成的是椭圆形

大约在50亿年前,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云物质。它们因自身引力作用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旋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碎片”。其中,形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太阳星云。太阳星云中含有不易挥发的固体尘粒。这些尘粒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并开始吸附周围一些较小的尘粒,从而使体积日益增大,逐渐形成了地球星胚。地球星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着,并且不断地壮大自己。于是,原始地球就形成了。原始地球经过不断的运动与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大气与海洋的形成

  原始地球形成之后,地表温度慢慢升高。因此,地球从表面开始变暖。这个时期的地球,越靠外侧温度越高。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表面物质开始熔化。这些熔融物质类似火山岩浆,覆盖在地球表面。随着岩浆覆盖面积增大,其中的挥发性物质逸出,形成原始大气。这种大气以水和碳酸气为主要成分,气压是现在的100 多倍。后来,大气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水,降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地核的形成

  地球的地核是铁集聚于地心形成的。刚刚诞生的地球与多个小行星互相碰撞,释放的能量使地球变暖。温度升高后,岩石变软,铁马上沉积到地心。铁释放出来的重力能又进一步使地球变暖。据推测,这个原始地核全部是熔化了的铁形成的液体。在地核里,铁的熔点越往中心去越高。随着对流运动的冷却,地核中心部位的温度将降到比铁的熔点还低,最后在中心部位析出固态铁,形成内核。



  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年龄被认为是46 亿年左右。太阳系行星也都是这个年龄。另外,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38亿年前的,这些测定有赖于岩石中微量铀、铷、钾等元素的放射性。铀、铷、钾等放射元素具有10 亿年以上的半衰期,为测定地球的年龄提供了线索。



  元素裂变与年代测定

  存在于太阳系的元素同位素中绝大部分是稳定的元素,在整个太阳系的历史里,其存在量不变。但是,一部分叫作放射性元素的元素不稳定,它们以一定速度裂变成别的元素。因为这种放射性裂变是热反应,所以成为包括地球的各种行星内部的热源。另外,由于元素的裂变速度不受周围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是一定的,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岩石的年代。



  地壳的变迁——大陆漂移学说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领域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起来,一些地图也开始被测绘出来。1912 年,德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魏格纳系统地发表了关于大陆漂移的理论,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

  1、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

  2、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

  3、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

  4、化石。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兰齿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板块构造说

  1967~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美国的麦肯齐确立了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全球的广大板块可能在它们还作为一个整体时就已经形成。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板块曾经是一个整体,后来发生分裂漂移。板块构造说以整体的研究观点开拓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

  海底扩张说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并且找到海底扩张的证据。现在,人们知道位于地壳之下的地幔物质是沿着大洋中脊、中轴部位的洋壳岩石圈的裂缝处喷涌而出的,由此引发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把原有的洋壳向裂缝两侧推移扩张,新的洋壳就在这里生成了。
至于说形状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就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也就有了洗衣机甩干衣物的效果,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但是这个旋转椭球体的半长轴不是极半径,而是赤道半径。

地球的半长轴,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半短轴,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6.8千米,扁率约为1/298。

近年来,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的结果表明,赤道类似椭圆,而不是正圆,所以地球的形状,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三轴椭球体”。但是,这些差值同地球平均半径相比都很小,所以从太空中看,地球仍可看成是是一个圆球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583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