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如何给同学系统地辅导高中数学?

zhao_admin9个月前 (09-05)数学课件52

主要面对高考,那就从以下这三个角度出发:

1、围绕每一类概念公式性质等讲解好各类基础题型

2、围绕高考每一个考点,讲解每个考点有哪些变式题型

3、讲解各类典型题方法

暑假期间,孩子如何为高一数学打基础?

做为一名现任的高一学生家长,我想把我们孩子去年的暑期学习生活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需要的你。

初升高的暑假时间特别长,当然今年除外。不过细细的算来还是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你想为孩子的高一数学打基础,40多天的时间足亦。

首先是到书店或给你周围的人借高一的教材预习。不一定每一个知识点你都要看懂学会,但你必须熟悉高一的数学有那些内容。

其次是在网站上搜索免费的,适合你所在地区版本的高一数学课来听,练,思考。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好的培训机构系统性学习。我孩子当初是在B站上搜索的网课来学,暑假结束他几乎都把高一上学期的数学自学完了。并且我给他买的数学辅导资料他都能独立完成。也有可能是他比较喜欢数学的原因。

然后是提升孩子的学习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学数学还是语文及其它。学习方法是每个高中生在高中三年胜出的不二法宝。因为上高中以后,科目增加,知识点跨度很大,知识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要求非常强。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用小学或初中的记题型,被动学习,刷题这种学习方法,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初中成绩优秀到高中垫底那个学生。到了高中你除了要努力勤奋外还要学会挤海绵似的时间学习,会归纳总结,化整为零。更要吃透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不然你就会进入一个怪象。老师讲每道例题你会,但一做作业或考试你又一脸懵逼。就是不能举一反三,实际上就还是你没听懂老师讲的知识。

最后是要孩子利用这个暑假多看课外书,多做计算题。看课外书表面上给数学沒有任何关系,但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高中的数学题如果你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差就会造成做题慢,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或考试。多做计算题,提高进入高中学数学的准确率。

我觉得新高一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在九月份正式进入高一学习数学时应该算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反正我们家孩子去年初升高就是这么学过来的,进入高一后,数学150分的满分他从来没下过140分。当然因人而异,但我真诚的希望今年初升高的孩子或家长看完我的分享能有所启发。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谈谈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相较于高中之前的数学内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多,知识量大,难度提升!目前河北通用教材还是必修五本,选修三本,选讲两本!但是这些都是高考必讲内容!它们承载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从各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学生进入高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会存在不适应情况!比如必修一开始就是重塑学生的数学语言,用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表达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严谨规范的解题方式!它不难,但是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数学表达方式,改用新的数学需要来表达,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加之入学所有科目全面上线,学生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知识架构,就会产生迷茫倦怠的情况!

二、数学内容量大,就决定数学的课容量也会加大,不同于高中之前数学内容的反复讲解和练习,反复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进入高中虽然考虑到学生情况,会有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开始课程尽量放慢,但是并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高中课程从来不等人!所以进入高中的学生不要随意请假,耽误一两天,所落下的数学内容补起来非常费劲!即便如此,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基本没有复习时间,学生全靠自觉课下复习掌握!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在高三之前学完所有数学内容,为高三的复习冲刺高考做准备!

应对这种课容量大,难度大的问题,学生一定要注重课堂笔记,课下随时翻看,把基础掌握牢固!因为所有内容几乎只讲一遍,不会重复!学生即使课堂上学会了,很快就忘了!知识量多,翻新又快,所有笔记就是最好的工具!

三、说到难度,高中数学注重严谨的逻辑推理,在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函数及导数上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刻苦钻研!高考还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每年的概率与统计也是重难点!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入学时就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

在了解了高中数学的特点之后,我对高一新生入学之前需要做的准备有如下建议:

暑假按老师的指导提前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预习学习任务,提前感受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一正式开学再学习才不会对数学感到陌生迷茫!鉴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建议学生可以去辅导班,或者网课,或者网络上的微课进行学习。不建议自学,行为数学的重难点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书外!这样即使新上高一有所不适应,对数学打基础而言也是一个帮助!

最后祝福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过度高中,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为自己圆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616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