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I北楼》

zhao_admin9个月前 (09-07)语文课件25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代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上一篇文章我们欣赏了太白的一篇不写送别的送别诗《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有很多送别诗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灞陵行送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金陵酒肆留别》,《广陵赠别》,等等,皆把离思别情写得感人肺腑,或缠绵,或豁达,或豪迈,或飘逸,间以悲伤与喜乐。但以饯别,留别为题的作品却很少写及留别,多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并未提及离情别绪,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王司马嵩》,《渡荆门送别》,《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此类诗都是借此言彼,以抒发个人见解及抱负为主,并非真的写送别。唐诗里还有一类登高题材的诗,名篇甚多,也和上面那些送别题材的诗差不多。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诗仙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大唐天宝十三年中秋后。诗中的李白从金陵来,在宣州谢I楼登高,凝神仰望太阳已经落山时但暮色尚未暗下来的晴空,以及楼台四周的秀丽景观。

白马独家译诗:长江岸边的宣州小城,景色迷人,如诗如画,我在一个晴朗的傍晚眺望着那陵阳山上的天空。宛溪上的凤凰桥,句溪上的济川桥的拱洞分别倒影在水中,就像两块明亮的镜子,而那两座桥仿佛是天上的彩虹卧在水上一般。山里人家,炊烟缭绕,给橘柚树林蒙上一层似霜色一样的白雾。梧桐树就在这斑斓的秋色里渐渐发黄,渐渐衰老。有谁会知道,今天我一个人站在这山顶的北楼上,对着那凉风,缅怀谢玄晖公!

谢I才华横溢,因为山水诗写得特别好而诗名享誉当时。他的仕途也比较畅达。由于江南谢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世代为官,也就是谢I谢玄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说白了这是世袭制的官位,以至于他老早就当上了一个叫“太尉行参军”的官。他诗文清新秀丽,而仕途上官运享通,这两方面都是李太白倾心仰慕的地方。论才华,太白甘心俯首做小谢的粉丝――悉不知此一时彼一时,小谢在南朝算是一代文宗,令太白仰之。而在历史长河中太白更被誉为诗仙,这也是他在宗法小谢诗风的基础上,独登诗歌的浪漫主义高峰的原因吧。

话说李白仕途不畅,多是天真少谋略所致,也就是说他不擅长玩政治。在长安翰林院待诏两年后,被人在玄宗面前谗言诬蔑,却幸运地被玄宗赐金放还――玄宗也算惜才了。可这从长安一回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梦想和政治理想就破灭了。所以太白每每临风怅恨,与谢I在仕途上的顺畅相比较,自己是非常屈才的。因而他在这首《秋登宣城谢I北楼》的尾联里写道:“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仰慕之思,流于笔端。

谢I北楼是谢I担任宣城太守时建的,位于陵阳山的山顶。陵阳山在当时宣城北边,登北楼鸟瞰,宣城则尽收眼中。山的南面一个山头叫鳌峰;东边的一条水流则叫宛溪,稍东南一点的是句溪。这两条溪水就是诗中的“两水”了。李白是在秋天一个日落后的黄昏登上谢I楼的。站在这楼台上,地顿时烦恼四散――我们的诗仙被这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南宋诗评家严沧浪(严羽)曾经说过,李白的诗篇开头的写法一般是开门见山。这首诗在这里便体现了这个特点。“江城如画”四字涵盖颔联和颈联四句。江城是唐朝时的江南方言,泛指滨临水域的城郭,凡是傍着湖边,溪滨,河畔,海岸的城都可以叫江城,而并非指临着长江边的城市。江城如画,根据下面两联可知诗人是在说江城的秋色如画。

在这样美妙的景色里,诗人登临楼台向四周眺望,是怀着一颗浪漫的炽热之心远望晴空的,纵然诗人被从长安放还后流浪四方,悒郁的心情是很容易被欣赏到这江南秀丽景观的兴奋所代替并忘怀的。正如前年有位郑州的女教师闷闷地写了带两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上走红了一样。其实这真的是一种身心调节剂,去外面看一看走一走,心情真的会有所改善。

那么诗人看到哪些心动的景观呢?接下来诗人写道:“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有诗友可能会问句中的“两”和“双”不是一样吗?的确一样,只是诗人写的是实际景况,而这两字也是为了平仄谐调。诗人便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异形异音的同义字。两水是说宣城东门外的宛溪和该城东南边一点的句溪。有人解释“两水夹明镜”说的是溪水上的拱桥的弧形拱洞和映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圆形的明亮平面,看起来像一面镜子。这样也能解得通。但白马觉得应该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这一句说的是两水而非两桥。它说的明镜是指两水之间地带风景明丽,宛如在镜子里一样清晰秀美。句中的“明”字刚好是回应了上一联中的“晴”字。因为天还没黑,在太阳刚落山后,视野能望得很远的。明镜,意含明净的意思。刘禹锡在《秋词二首》的第二篇里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可见秋天晴朗的日子里山水是明净寥廓的。对于长久生活在乡村的我们来说是深有体会的。它说两水夹明镜,亦与上联的“如画里”一样,是打个比喻,来形容秋色的华美。

太白这两句的意境之美,在于一个“静”字。虽然写这溪与桥一带的景色用了“夹”,“落”两个动词,显得很形象,但这一切是无声息的,完全体现了一种秋天的静和之美。我们可以联想谢I的两句诗的意境“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I的代表作之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马敢说太白借用了这个意境而又自出机杼的写出了独家的名句,但要比谢I的那两句更具备幻境灵动的之妙,谢诗则略显呆滞。同样写远景,同样写静,谢诗说“澄江静如练”,细品之“练”不足以言静之状,而太白诗中无一“静”字,而静之感全出矣。

另外这两句中的“明镜”二字,算是李太白诗中的常出现的意象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等。想想太白仙姿飘逸,多奇思幻觉,犹如从一面魔镜中所得,不由让人叹服。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黄昏时侯,山里人家炊烟袅袅。诗人写出一个“寒”字,则显凄凉孤独的感觉。本来人烟给人的是家的温馨,而诗人用“寒”字,表达了一种飘泊生活的感慨。接着又用“老”来暗示了年华的流逝,秋色把梧桐的叶子给染黄了,改变了本来“碧梧栖老凤凰枝”的中的碧梧容颜。可见诗仙心中的感慨之深。这颈联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也是诗人由首联,颔联的浪漫与欣喜之情向沉吟与悲凉的心情转变过渡之处。读了颈联,沧桑之感便悄然来临。从而想到历史的沧桑中,自己的偶像――山水诗人谢I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所以诗人自然地写出尾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亲爱的诗友,感觉诗仙这首诗怎么样?欢迎诗友们各抒己见,和白马一齐探索诗仙的这首作品。更欢迎并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645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的课文内容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的课文内容是什么?

选我哦!保证正确 1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别忘了选我这可是我从小学课本中摘抄下来的。...

诚信作文如何指导ppt

诚信作文如何指导ppt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诚信就是坚固的地基;如果人生是穹顶的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深扎的树根;如果说人生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诚信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诚信,人生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没有诚信,人生的美丽便杳然而去。  重诺责,敦凤义。意为...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课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课通人教版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课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课通人教版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课通四字成语?和蔼可亲、闪闪发光、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纷至沓来、风雨同舟、生命垂危、从天而降、世外桃源、心惊肉跳、大吃一惊、缝缝补补、自作自爱、自言自语、流连忘返、怒目圆睁、十指连心、溜之大吉、身无分文、兴高采烈、悬崖...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首先你应该熟读,并理解其精神实质.其次,应该看一看新课程标准的各册教材和教参,当然最好能看看特级老师的课堂实录.还有就是一些说课、评课方面的书,另外我觉得有一个网站比较好,那就是《老百晓在线》,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

清政廉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这些事例分别是什么?

清政廉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这些事例分别是什么?

清政廉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这些事例分别是什么? 1.陆贽上书“防微杜渐” 唐朝宰相陆贽廉洁守法,别人送他的礼物都拒不接受。唐德宗看到他这样“苛求”自己,觉得有点过分,就劝他说:“卿清慎太过,诸送馈,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

急寻小学作文写景、写物、写人、写事的辅导教案

急寻小学作文写景、写物、写人、写事的辅导教案

最佳答案那是一串漂亮的蓝色风铃。 蓝色的圆盘下吊着很多的小铃铛,蓝的让人心旷神怡,来的如同大海妈妈般,蓝得如同宽广的天空。用同样蓝的线吊着可爱的小铃铛,可真精致! 每天晚上,我疲惫地做完作业,轻轻走到房门前。手指一触到那精致的小铃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