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王先进的成绩

zhao_admin10个月前 (09-08)历史课件35

2005年来所获荣誉和表彰:2005年获选宣城市第三届骨干教师、宣城市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成员、2006年泾县师德先进个人、2009年度支教先进个人、2010 -2011学年度泾县中学十佳教师。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2004年获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市级历史论文评比获市一、二等奖近十人次;期末统考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均位居宣城市前列,高考成绩喜人。
2005年以来主要教研成绩:教研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试题设计《综合演练》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5期;2012年教研论文《诗书有味苦后甜――中史参命题工作感悟》获宣城市一等奖;教学设计《交通工具的进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2011年多媒体课件《辉煌灿烂的文学》获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并发表于清华大学《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12年和2011年两次参加宣城市教体局组织的教辅用书《高中同步练习》的编修工作;试题设计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1期;2011年,教研论文《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升策略》获安徽省二等奖;省级课题(参与)《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标教材的整合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省二等奖;教学设计《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获宣城市一等奖;2010年教研论文《浅谈中学历史课的补充教学》发表在《宣城教育》;2009年教研论文《从异彩纷呈到交相辉映――古今中外思想嬗变》获宣城市一等奖;2008年,教研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和实施策略》获宣城市二等奖;自制课件《百年交通》获宣城市二等奖;2007年教育论文《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获安徽省优秀奖;教学设计《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获宣城市一等奖;2006年市级课题(主持)《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和课件的开发》顺利结题并获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教学论文《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获宣城市二等奖;自制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获宣城市二等奖;05年来七次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市级统考命题。受聘于金太阳、画龙点睛、金榜教育、泓瀚等多家教辅机构,参与命题和教辅用书的编写工作。

科技成就有哪些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在本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面貌。它们中有一些为科技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20世纪初科学革命两大成就
20世纪的科学是在19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如热力学与电磁学理论、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与细胞学说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导致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1、相对论
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崭新的时空观和质(m)能(E)相当关系式E=mc2(此处光速C=3×108米/秒),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关于E=mc2,即物体贮藏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个数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说,1克物质全部转化成的能量,相当于常规状态下燃烧36000吨煤所释放的全部热能;或者说,1克质量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是随着物质分布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从1923年开始,爱因斯坦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的探索,企图建立一个既包括引力场又包括电磁场的统一场理论,虽然他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杨振宁和米尔斯于50年代创立了“杨—米尔斯场方程”,发展了所谓“规范场”的理论,使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可望在规范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2、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尔把量子化概念引进原子结构理论。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谔分别建立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1928年,26岁的狄拉克提出电磁场中相对论性电子运动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场论,使包括矩阵力和波动力学在内的量子力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654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