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富含哲理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zhao_admin8个月前 (10-01)语文课件2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时想到这些,仅供参考。

怎样查阅古诗名句出处?

  

在阅读报刊文章或文学作品时,往往见到文章中引用一些前人的诗词名句。 自己在写作和讲话时也常要引用一些古诗名句,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怎样才能找到这些古诗 名句的出处呢?

1。
   查阅广引诗文的类书。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渊鉴类函》、《古今图 书集成》等。例如,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出处,一翻《佩文韵府》 就得知是唐代刘禹锡的诗。但该书一般不标明诗词题名,还得查阅刘禹锡的诗集, 才知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又如“西风残照”一句在《佩文韵府》中 找不到,通过《骈字类编》却能查出,得晓它出自李白的词《忆秦娥》。

2。 查阅综合性辞典。如《辞海》、《大汉和辞典》等也可为查找诗词出处提供线 索,其方法是查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例如要查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这两句诗的出处,从新版的《辞海》中查,结果在关键词“萧萧”字条下找到,原来 是出自杜甫的《登高》诗。
  

3。 查阅成语词典。有些常见诗句,不一定要通过类书查找,只要利用成语词典 就能解决。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利用《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汇 释》、《汉语成语词典》等即可查到,原来是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里的诗句。

4。 查阅某些诗词著作索引。
  如《唐宋名诗索引》、《十三经索引》、《诗经索引》、 《杜诗引得》、《汉诗大观索引》等,这也是查诗词出处的一个简捷途径,但这类索引 并不多。

5。 查阅古诗名句专著。如利用《古代诗词曲名句选》、《古诗名旬荟萃》等书查 找,则更为简便。

6。
   查阅古诗著作。有些古诗名句无法在工具书里找到,那就必须翻检古诗著 作了,如《全唐诗》、《全五代诗》、《宋诗钞》、《历代诗余》、《唐诗三百首》、《唐宋诗 举要》、《宋诗别裁集》以及古代著名诗人的个人全集、选集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7823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高中古诗文及表现手法的赏析

高中古诗文及表现手法的赏析

1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人教版免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人教版免费)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有什么歌曲?一共有11课,第一课的歌曲是拉起手,第二课的歌曲是聋的传人,第三课的歌曲是黄河船夫曲,还有黄水谣,保卫黄河第四课的歌曲是,溜冰圆舞曲,还有马刀舞曲。鹅第五课的歌曲是,七色光之歌和八只小鹅。第六课的歌曲是卖布谣...

四年级第三单元作文ppt

四年级第三单元作文ppt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

古代诗歌五首ppt

古代诗歌五首ppt

2009年3月4日。。。古代诗歌五首。ppt,123课件园,免费课件,课件下载,中小学课件,教案试题,课堂实录,古代诗歌五首ppt:...

四六级英文简称

四六级英文简称

英语四六级前培简称分别为CET-4、CET-6。 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测评服务。 大学英语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一个“标准关联的常模...

5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400

5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400

放寒假了,听说潮州圭元有个音乐彩色喷泉,五彩缤纷,美丽极了!我真想去瞧瞧。机会来了,我和我姐去潮州玩。来到圭元的广场,哇,广场真大啊!绿化又很多,空气非常新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真让人心旷神怡。广场上有姿态万千、大小不一的喷泉。远远就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