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20世纪的科技成就

zhao_admin7个月前 (10-28)历史课件28

飞机的问世、计算机的发明和电灯的创造。莱特兄弟在美国制造了飞机成功试飞;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而在二战结束后一年也就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

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郭守敬的科技成就有:改制、发明了简仪和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分别是简仪、高表、侯极仪、混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其中简仪就是测量天体位置的,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先进的技术。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中西方在科技成就方面存在着哪些差异?

这是一份对比的文档你可以看看

  有人说中国的科技成就比不过西方,我不赞同。

就举建筑的例子,建筑算不算科技?别告诉我不算。大家知道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柱子吗,那么粗的柱子,两三个人都抱不拢,大家知道那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吗?可以告诉你们,那是用细木料拼出来的!而且中间不用任何粘合剂!

在早年北京城改建的时候,曾要拆除一座小庙宇,但由于该建筑有文物保护价值,所以上级单位命令只能拆除后移至他处,再全面复原。
  结果一帮建筑学家围着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推演半天,也不敢保证拆除后能完全复原,因为此庙很多建筑细节,令他们大惑不解,可以说是他们在书本上从未见过的。甚至一些地方,在他们眼里完全违背了他们所学习的西方建筑理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后来实在没办法,想了个笨招,安排几十台摄象机,从不同角度架机,全程拍摄整个庙宇的拆除过程,然后再把拍好的带子倒着放,就相当于看着庙宇是怎么搭建的,然后再按着拍摄的步骤,一步一步模仿着把小庙重建了。
  

可以说,中国古人的智慧并不是我们今天能想象的或看到的这些,比那座小庙复杂的建筑比比皆是。可是我们的祖先既然创造了如许高超的技艺,为什么还让历经几百年黑暗中世纪的西方人又走在了前面了呢?根本原因还是——机制问题。

西方人的科技特色是“实证”,他们的知识演化都是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每个结论都有根有据,都有理论的支撑。
  而中国古代的科技往往都是“经验”和“灵感”的产物,很多都是来自于实践的积累,是一些行业里手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发现了一些潜在规律,但却没有相应的演算过程和定理罗列,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如何得来,但他就是知道,事情就应该那样!为什么?不知道!没有为什么!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医里的穴位和脉络。
  这些东西在西方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他们通过解剖人体来寻找,可是一无所获,看到的只是神经、肌肉、血管和骨骼,可穴位、脉络却又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他们只好用打量那座小庙的眼神来瞻仰我们的祖先。

夸的够多了,但我们的知识发展机制却远远不如西方,这是最要命的。
  西方人的“实证”,西方人知识的“有根有据”,有定理、有公式,让他们的知识具备强大的普及能量,任何头脑健康的人,都可以遵循相应知识的推演过程,在短时间内掌握。而中国的科技只能依赖前辈后辈之间的口传身授,在传播力量上差了一大截。另外再加上2000年封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不重视,以及中国人特有的“门户之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使古代很多的科技成果随风凋落,最终失传。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5000年的智慧积累,不是西方轻易能比下去的,也不容某些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在那妄自菲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015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