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奇特地貌之三 丹霞地貌

zhao_admin7个月前 (11-01)地理课件32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地层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丹霞地貌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红色的陡崖坡,即赤壁丹崖。

丹霞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广东韶关丹霞山面积最大、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因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丹霞地貌”的命名和发展饱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地学国粹”。在中国现有的50项世界遗产中,有8项以丹霞地貌为主要自然景观基础或景观载体。

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分成东南、西南、西北分布区。

东南部气候湿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量充沛,丹霞分布区多有河流穿行其间。中小江河及溪流在本区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常常形成顶平、身陡、坡缓的丹霞地貌,红色鲜明且光滑,往往发育垂直溶洞,形成“晒布岩”式奇观。因此,东南部的丹霞地貌多以临溪峰林峭壁、一线天、天生桥、额状洞为主。

西南地区的丹霞地貌较为年轻,以方山型及山原被分割的峡谷型地貌为主要特征。峡谷两侧的陡坡地带,重力崩塌十分强烈,山体易出现近乎垂直的陡崖绝壁。形成的丹崖赤壁规模宏大。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有利于涵养水分。高原地区复杂的地形与高度差以及不同岩层的差异侵蚀,形成规模宏大的多级瀑布。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乏地表径流,温差风化和盐风化作用较强,还有风蚀岩体作用,层状或片状剥落明显,表面粗糙,形成泥乳状、窗棂状、迭板状、波浪状等丹霞地貌类型。北方冬春少雨多尘,丹霞地貌往往呈灰黄色调,到夏季降雨集中时才恢复本来的红色。渭河谷地的丹霞地貌有很多石窟、壁画和摩崖石刻等。

南方丹霞多姿多彩、雄险奇秀兼备;西北丹霞往往与沙漠共存,粗犷裸露,千山万石,如刀锋高耸,磅礴气势,豪迈雄浑。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1、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我国黄土集中分布范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
2、喀斯特地貌
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近代喀斯特研究得名于此。
3、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
4、雅丹地貌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是由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古河流侵蚀形成。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典型。
5、沙漠、沙丘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垄、沙地。
6、冰川地形地貌
在我国中西部高山区地带生长发育的当代冰川,按其主题活动状况可分成二种:大陆性冰川(或称冷冰川)、海洋性冰川(或称暖冰川)。大陆性冰川受干躁大陆性气候危害,冰温很低,冰舌表层下列的主题活动层温度为-1℃到-10℃,冰内与冰下消溶较差,融水量小,冰流速率低,冰川溶蚀和运送工作能力较弱。海洋性冰川生长发育地域降雨丰富多彩,冰舌处冰温贴近O℃,冰内和冰下消溶明显,冰川流动性速率大,冰川溶蚀和运送工作能力强。
7、沙尘地形地貌
青海省严寒旱灾,坐落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度风靡高处西风,风速强劲。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方式普遍遍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区,以冷湖一带更为典型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094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