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山水空留山自闲这是王安石的那首诗词?

zhao_admin7个月前 (11-03)语文课件21

游钟山 王安石 一 终日看山不厌山, 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二 两山松栎暗朱藤, 一水中间胜武陵。午梵隔云知有寺, 夕阳归去不逢僧。

书籍名描写名山的诗句?

一、《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归嵩山作》(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七、《游锺山》(北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江上,王安石答案(七言绝句)?

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简析】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联想到它。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注:

①此诗虽题为“江上”,其实写于作者乘船离开亲人之时。【赏析】 从来抒写离别之情,前人所作已多,故作者不愿落套。此诗说,别情随着江水的流驶而东去了,这是见到江流而生发的;笛声幽怨,似乎也在倾诉别情,但被西风吹走了,这是听觉上的感受。唯别情到底如何,还是没有说,唯读了之后,令人感到其份量之重。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例子,本诗中一个“漾”字就含义丰富,一个“漾”,写出三层意思:①寒风拂过江面。

②江面水波荡漾。

③荡漾的水波也意味分别时人们不能平静的心情。(漾,是水不平静) 前人评价此诗,说王安石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离情”本是看不见,吹不动,在人们心里的,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个“能够吹动的物体”,这就把“情”物化了。把情物化之后,其意思是:作者与亲人分别,乘船离开,笛声响起,那笛也不肯停住。就这样,一个劲儿地缠住了他,折磨他,他想要摆脱又摆脱不了……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猛一抬头,原来船已转入乱山的东面。刚才同亲人分手的渡口,早已退得远远,望也望不到了,写出了作者的满怀离情别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135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