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圆周率历史简介 要短!

zhao_admin7个月前 (11-06)历史课件23

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3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

圆周率的由来50字?

圆周率的历史: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且得出了两个用分数表示的近似值: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


圆周率的历史发展


一、亚洲


1、中国:


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


王蕃(229-267)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於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


2、印度:


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


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1639.html

标签: 圆周率由来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