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的区别?

zhao_admin6个月前 (11-09)地理课件28

区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那么“区位”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用地的选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划,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的设置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因此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实际是综合了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的结果.要分析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要从作用于生产活动和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着手.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要素是方向和距离.地理位置的类型主要有:

①数理地理位置.又称天文位置.用地球经纬度坐标表示,反映某一事物与地球表面整体的空间关系.

②自然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地表某一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相对空间关系.

③政治或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政治地理或经济地理条件的相对空间关系.

可见,区位相对于位置来说,强调区域,而位置可以是一个点.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区位更强调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注重两方面;位置强调自然方面,经济地理位置就是区位的重要概念内容.两者相交但不重合.

如何描述天气要素变化? 高中地理,答题模式,求助 高三了,快要考试了,老师让自己找,找不到,

常见的几种要素
1. 气压 : 大气的压力,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的压力。
2. 气温 : 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3. 大气湿度(简称湿度): 它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可以由 比湿(q)、绝对湿度(pv)、水气压(e)、露点、相对湿度(f)等物理量表示。
4. 风 :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
5. 云 : 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在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
6. 降水 : 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7. 蒸发 : 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8. 辐射 : 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过程。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9. 日照 : 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
10. 能见度:人的正常视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11. 天气:包括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如雾、雨、雪、冰雹、霾、冻雨、沙尘暴、雷电......。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 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从地理方面看,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影响天气的要素如风、雨、云、雾、霜、雪。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导致的。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 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而风的大小与气压有着很大的关系,气压即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经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从而使云滴不断增大,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 雾,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水滴凝结从而成了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217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极地区发生了什么海陆变迁气候变暖现象?

南极地区发生了什么海陆变迁气候变暖现象?

先说结论,南极地区发生了冰川融化的海陆变迁,气候变暖现象。南极地区位于地球顶部,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更加激烈。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强,造成了南极地区永久冰川的融化,南极地区大量的冰川坍塌漂浮在海上,形成流动的冰川。大量的企鹅丧失了栖息地。 南极因...

天津市人教版 初二生物地理会考重点复习哪里,容易通过吗

天津市人教版 初二生物地理会考重点复习哪里,容易通过吗

会考属于过关性考试,也就是一般的同学通过会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点你可以放心。在会考前,你们老师肯定要带你们进行复习的,所以将复习中老师提到的重要内容落实下来,就可以了。问题不大。祝你成功。 天津的地理位置(位于……),历史文化(例如建成时...

(高中地理)哪些地区或怎么样会导致土地盐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层下陷、土壤板结

(高中地理)哪些地区或怎么样会导致土地盐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层下陷、土壤板结

1, 土地盐碱化。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顾名思义,滨海平原地势较底,多积水,地势低洼,水不易排出,导致地下水上泛,地下水带来一定的盐类,并随着这些水的蒸发,盐类沉积的地表,造成土地表面盐分的富集。 2,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包括...

海平面下降多少米会让全球的大陆连在一起

海平面下降多少米会让全球的大陆连在一起

海平面下降203米会让全球的大陆连在一起。 海平面下降203米中国和日本连接在了一起,海南岛彻底成了内陆,台湾也和福建链接到了一起。白令海峡不再是海峡,阿拉斯加也和俄罗斯连到了一起。波罗的海几乎消失,英伦三岛和法国等连在了一起,波罗的海也出...

2018考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课868经济学的参考书目有人知道吗?

2018考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课868经济学的参考书目有人知道吗?

2018考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课868经济学的参考书目有人知道吗? 这个悄源专业的参考书目是: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 哈尔・R.范里安,格致出版社2015年(主要参考书);《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我国煤碳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煤碳始于哪个朝代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个别地区一经发现煤炭的可燃性能并从煤层露头处零星拾取和利用煤炭。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从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