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河南西北部某种典型的河流地貌

zhao_admin6个月前 (11-13)地理课件30

发源于太行山和中条山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大部分注入黄河,少部分流入海河水系(火星人)0826

地貌名称有哪些

喀斯特地貌、地震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环境地貌、冰川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地上河地貌、丹霞地貌、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地下水地貌、黄土地貌。

1、 喀斯特地貌 包括:石林、洼地坝子、落水洞、天生桥、峰林、地面河、溶洞、暗河、钟乳石、石笋、洞穴边石坝(莲花池)

2、 地质构造 包括:断层带陡崖、地垒山、地堑谷、背斜山、向斜谷逆向地貌的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断块山、单面山

3、 地震地貌 表现: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不同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不同,遭破坏的房屋、公路、铁路、山坡产生滑坡,农田等。

4、 海岸地貌 包括:海蚀凹形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石、海蚀平台

5、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风沙地貌在表现主要是沙漠和雅丹地貌。

6、 火山地貌 包括:两类火山口(盾形,锥形)典型火山的剖面(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的两大熔岩流,熔岩丘、堰寒湖

7、 环境地貌 :温室效应后果之一反映:20年前某海港的环境-城市、道路、码头、海轮、河流水较清,树木繁茂。20年后的环境污染,城市被迫搬迁,建防海大堤,旧城部分房屋被海水浸没,码头、港口被淹,海轮停靠外海,河水发黑,树木凋零,城市规模缩小,海港外出现沙洲。

8、 冰川地貌 包括:U形谷、冰碛、冰碛湖、冰碛垅、冰斗、角峰、刃脊、漂砾、悬谷,可演示冰川不断侵蚀岩石和岩壁形成的冰斗和角峰。

9、 重力地貌 包括:滑坡、塌崩、泥石流及它们对地表建筑物(山洞、房屋、铁路、公路、火车等)的破坏

10、 流水地貌 包括:上游的“V”形谷地及树枝状水系,出山口的冲积扇,中游的泛滥平原、牛轭湖、下游的滨海平原、三角洲

11、 五种地形 表现:按合理的水平、垂直比例尺反映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世界主要喀斯特区域概况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及冰盖以外的陆地面积约20%为喀斯特岩石出露。北半球的碳酸盐岩特别发育,古老的冈瓦纳大陆除去其边缘有些白垩纪或时代更新的碳酸盐岩之外,出露的碳酸盐岩较少。不是所有的碳酸盐岩都发育喀斯特景观,这是因为岩石中不溶物的影响,因而大陆区域发育碳酸盐岩喀斯特面积估计超过10%~15%。世界上几乎95%的洞穴发育在灰岩中。

曾有学者划分出了全球最适宜于喀斯特作用的地质-气候带,它们是:阿巴拉契亚-加勒比喀斯特带,西欧和地中海北岸喀斯特带与东亚、南亚及赤道太平洋喀斯特带。中国是后一个喀斯特带上最为集中分布的喀斯特区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含有重要的喀斯特区域见图3-58所示。

图3-58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分布图(据Fordetal.,1989)

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挪威、西班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瑞士、瑞典、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韩国、朝鲜、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黎巴嫩;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埃及、马达加斯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有关全球喀斯特的分布情况,将简单介绍之。

1.欧洲地区

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及马其顿等国在内的亚得里亚海东岸喀斯特带约占上述各国总面积的1/3,不仅因为其发育模式,还因为其科学研究程度,而成为经典的喀斯特区域。喀斯特一词即源于该区域,诸如落水洞、溶斗、洼地及坡立谷均已成为国际通用专业术语。该区域的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白垩纪及古近纪,阿尔卑斯运动奠定了地质构造与地形特征。著名的喀斯特景点如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娜洞、什科茨扬洞及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十六湖)、奥姆勃拉泉等。深度超过1000m的洞穴在这一区域达7个。

意大利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广泛分布碳酸盐岩,但主要为中生代及古新世碳酸盐岩,出露于北部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北向南的亚平宁山脉以及西西里及撒丁岛。

撒丁岛寒武纪灰岩洞穴及溶斗等封闭负地形中有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菱锌矿、重晶石矿床。意大利许多铝土矿充填于封闭的负地形中,表明是晚白垩世前期陆地与喀斯特时期的产物。现代地貌发育始于中新世早期。

意大利的洞穴中安装了照明、修筑了步道并提供导游的洞穴达数10个,还有一些洞穴供探险、宗教活动、洞穴治疗等。著名的洞穴如佛拉萨西洞具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特里雅斯特的大洞则以固体潮监测装置而闻名。意大利境内深度逾千米的洞穴达11个。

法国喀斯特及其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其碳酸盐岩分布占国土的1/15,分布在潮湿海洋性气候到东南欧的地中海型半干旱气候区域。发育了从寒武纪到新近纪的碳酸盐岩。深度逾千米及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各有6个。

法国的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西麓及比利牛斯山北麓,受到了强烈的褶皱与断裂,在法国中南部结晶岩中央高原周围为灰岩高原,并向东北延展至阿尔丹地块。北部为巴黎盆地及埋藏的灰岩。古生代末及中新生代以来的沉积间断发育了一系列古喀斯特。

近70余个供公众游览的洞穴分布于前述碳酸盐岩出露地段,诸如阿赫芒洞、欧朗舍洞、代芒塞勒洞、克拉穆斯洞及奥格尼亚克洞等著名洞穴。还有许多喀斯特发育地点如天生桥及喀斯特泉等也开放供游览,韦泽河流域的洞穴有逾百个地点为史前文化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包括著名的拉什科洞,为保护洞穴岩画而于附近复制了一个拉什科洞供游览而将原洞封存。

中欧及东欧许多国家包括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国在阿尔卑斯及其以东的喀尔巴阡山山地发育了中生代碳酸盐岩以及小面积分布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这些国家的喀斯特分布面积除奥地利超过10000km2以外,一般均在5000km2以下。

奥地利80%的碳酸盐岩分布在北部灰岩带构成的阿尔卑斯山区,深度超过千米的洞穴达14个,50km以上的洞穴达9个。

这些国家有许多旅游洞穴,尤其是奥地利的冰洞、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地的热水洞穴以及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跨越匈牙利-斯洛伐克边境的阿格泰莱克洞穴均享誉盛名。

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境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基于大地构造单元,诸如俄罗斯(东欧)及西伯利亚地盾、乌拉尔造山带、阿尔卑斯、贝加尔、远东褶皱带等许多单元中均发育有喀斯特。

碳酸盐岩发育跨越从元古宙至中生代地层。喀斯特发育受气候带的影响,除黑海区域为地中海型气候喀斯特以外,多为温带及寒带喀斯特特征,受到冰川作用的影响,还发育了冰洞,以乌拉尔、克里米亚、大高加索及天山等喀斯特地区最发育。

特别要提及的是格鲁吉亚的造山带发育了7个深度千米以上的洞穴。其中高加索黑海边的深洞穴居世界之首,深度已达2164m。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发育了深逾千米及总长度50km以上的洞穴。在乌克兰发育的洞穴系统中,有2个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其中石膏洞的总长度达215km,是居世界第3位的长洞穴。

2.美洲地区

美国国土除阿拉斯加以外面积的15%是灰岩及石膏或其他可溶岩出露或接近地表。东部大西洋及海湾平原区域从卡罗来纳到佛罗里达沿着太平洋及墨西哥湾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白垩纪灰岩及白垩,沿着平原的内缘作带状分布。古生代及其他古老岩石分布的中东部区域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及内陆低地,从寒武纪到密西西比亚纪(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发育了良好的喀斯特。大平原区域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新墨西哥南部。西部落基山地区域主要分布晚古生代及三叠纪灰岩,为众多狭窄的、不连续小面积的地带。

在世界50km以上长度的洞穴系统中,美国占了10个,猛犸洞穴系统长度已达590.629km而居世界首位。

美国具照明及步道设施并配备导游的游览洞穴近200个,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游览洞穴数的国家。除了洞穴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喀斯特地貌及水文地点也开放供公众参观。加勒比地区如古巴、牙买加等岛屿以及墨西哥等国家碳酸盐岩十分发育。著名的牙买加由陡而深的封闭洼地或溶斗及锥状山峰组成的山地,为古近纪及新近纪的灰岩。墨西哥深逾千米的洞穴达9个,长度在50km以上的洞穴有6个,是国际洞穴界关注的地区之一。

加拿大的喀斯特也有一定的分布。闻名于世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就是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上。加拿大气候寒冷,许多洞穴发育与冰水作用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福特(D.C.Ford)教授认为,还是应当把它们作为一般喀斯特对待,不能称为冰水喀斯特。

古巴及波多黎各的喀斯特,因受气候条件控制而具有热带喀斯特特征。古巴也有塔状的喀斯特景观,但不像我国南方峰林和峰丛景观那么典型、有特色。波多黎各的碳酸盐岩年代新,孔隙率大。

3.亚洲地区

日本西南部山口县秋吉台发育有鹰克洞(长4400m,深达145m)、秋芳洞(长2200m,深达128m)等一系列洞穴。这些洞穴主要是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的水流,对碳酸盐岩产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越南北部的下龙湾有海上峰林喀斯特景观。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及其周围地区,有较多变质石灰岩,为花岗岩体所环绕,石灰岩通过断层与花岗岩接触。吉隆坡为较平坦的准平原,也有类似峰林的景观。石灰岩埋伏于地下的深度超过100m。吉隆坡石灰岩变质过程有热液喀斯特作用,这是来自地球深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热液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后期又有正常降水对变质石灰岩产生的溶蚀作用。沙捞越一带有高20~40m高的石林分布,面积约0.5km2。

土耳其西南部安塔利亚(Antalya)至帕木卡里(Pa-mukale)一带,也沉积有大片碳酸盐岩。位于地中海北部的海岸带,年降雨量可达1000mm以上,亚热带的阔叶林茂盛,气候和我国东南两广地区相似。但不同点在于我国受季风影响,炎热季节的高温和多雨两者同时出现,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广泛发育;而土耳其则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夏季为旱季,秋冬为雨季,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是相脱离的,相应地就没有峰林等喀斯特景观发育。但在远离海岸地带的内陆高地,因雨量减少而呈现半干旱气候状态,消失地表水至地下的喀斯特落水洞及地下喀斯特通道还是较多发育的。这一带地质构造条件,导致有来自深部的热液喀斯特作用,使在地下溶蚀的碳酸盐岩的成分―――碳酸钙(CaCO3),随着喀斯特热矿水而外泄于地表。喀斯特热矿水涌流出地表后,由于温度及水流压力的变化,加上生物作用,便在帕木卡里一带高差90m的河谷产生大片钙华沉积,形成钙华瀑布、钙华堤坝、钙华梯田等,构成一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在当地语言中,“帕木卡里”就是棉花堡的意思,即从远处往上看,在多级的阶地上就好像铺盖上雪白松软的棉花,这些“棉花”,其实就是钙华沉积。

黎巴嫩有2/3的领土为喀斯特地区,地表也有坡谷、洼地、谷地、漏斗、盲谷、落水洞。地下也有地下河、湖及暗河。中生代中期至上新世活跃的地壳抬升运动,导致红海裂谷张开、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以及与之伴生的断陷、断裂,都对黎巴嫩以及其邻近地区喀斯特的发育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这一地区地表较干旱,从喀斯特的地表景观中也可见到尖峻的溶沟溶槽,且具有热带的喀斯特特征。地下喀斯特水较活跃,出现许多喀斯特泉,最大泉水流量可达10m3/s,不少泉水流量达0.28~2.83m3/s。

4.大洋洲

澳大利亚南部的努拉波尔(Nullarbor)平原下面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20万km2的半干旱―干旱喀斯特地区,表面喀斯特现象发育,植被不好,只有起伏3~5m的溶沟溶槽和浅的洼地(10~15m长和2~3m深),但也发育有喀斯特塌陷和落水洞,地下洞穴也较发育(James,1991)。冰期海水面下降及来自地壳深部的火成岩,都对喀斯特作用带来影响。

5.非洲、南美洲

非洲、南美洲都属于古冈瓦纳大陆,陆地形成后基本上就再没有下沉为海底,因此,在这两块大陆上发育和出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很小,只有极少数地区局部发育有岩溶地貌景观。非洲大陆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以发育有剑状喀斯特(石林)而闻名全球。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中有50余处与喀斯特有关,它们既有文化遗产也有自然遗产及文化与自然遗产,具生物多样性及地学多样性特征。这些地点包括洞穴、喀斯特泉、地表喀斯特景观与钙质沉积物、历史与文化遗迹、化石产地及宗教庙宇等,马达加斯加及马来西亚的针状喀斯特和云南石林属同一类型。这些遗产地中许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277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