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急需比热容,温度,热量等的关系

zhao_admin6个月前 (11-15)地理课件28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一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它的比热容。也可以说其下降一摄氏度所放出的热量。
对于某种物质,比热容是用来衡量它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它只与物质的本身结构有关,也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举个例子吧,对于水来讲,你看看课本水的比热蓉是多少,具体多少我不记得了,假设是4200吧(好像就是这些) 那就是说,一千克水温度升高一摄氏度就吸收4200焦的热量。当然如果其下降一摄氏度就要放出4200的热量。
但是对于另一种物质,比如铁吧,假设它的比热蓉是1000,那一千克铁升高一摄氏度就只能吸收1000焦的热量,其降低一摄氏度就只能放出1000焦的热量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就知道比热蓉是用来衡量物质的吸热属性的,它是固体的本身属性。
就像两个人,一个人一顿能吃两个馒头,另一个人一顿能吃两个馒头。那么这两个人就可以看作铁和水,一个馒头和两个馒头就是上面的1000和4200,
至于什么是热量。就看你有多少人在吃馒头了。一个人一顿吃一个。但是100个人3顿就能吃300个,这个300就是上面说的热量。

为什么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平原小?

高中地理在讲气候的形成因子时,曾有一个泰山与济南气温日较差的比较表(泰山比济南气温的日较差小),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同的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但是课本和教参上没有具体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说法一:山中某地,接触地面小,受地面辐射较少。
山地崎岖,空气流通不畅,异于平原。
山地多地形雨,太阳辐射稍少、保温作用稍强。说法二:
1、因为山地凸出地面,不管日光直射或斜射接受日照面积都比较稳定,所以平均温度比较稳定,日温差也就小。而平原接受日光直射时受热多温度高,日光斜射时受热少温度低。
2、山地海拔高,总体温度较低,所以相对于平原来说比较稳定。
说法三: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摘自《气象学与气候学》说法四:如果是大尺度地形区,比如青藏高原,它的气温日较差就比平原地的大。(而且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恐怕也是日较差大的原因吧!)
但是,小尺度地区例外,比如一座小山和它山脚下的小平原相比,前者的气温日较差就比较小。
温差是大气温度的差异,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所以问题就转化成了地面的温差。
想象一下山的形状,由于山地受热面积小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较平地少,而且山地崎岖,空气流通不畅,异于平原,多地形雨,太阳辐射稍少、保温作用稍强。夜晚散热状况是相同的,所以表现出山地的温差较平地少。

如何解分析气候和地形问题的地理试题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地区来分析,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和方法的。
气候的两个要素就是气温和降水,换句话说,气温和降水结合起来就是气候,地理课本上有各种气候类型的图,图里面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月气温的变化和一个月降水量的变化,月气温用曲线表示,月降水量则是柱状图表示的,你看看是不是?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说白了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
1.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同一个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比如:北美中纬度地区的太平洋沿岸,西风带迎风坡一侧降水多,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背风坡则是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气温低。比如在非洲赤道附近,西部的刚果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而同纬度东边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只能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3.地形对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暖湿气流的影响上。比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因为西欧海拔低,地势低平,有利于来自大西洋暖湿的西风的深入,因而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而北美同纬度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受到高大的落基山脉的阻挡而仅分布在沿海一带,分布狭长。
总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肯定是上述三种情况的一种或几种,不管试题怎么变,用这三种思考方向肯定能下手,最终也都能归结在这三种情况里面,这是我教学几年的经验和总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304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