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zhao_admin6个月前 (11-24)历史课件42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呢?为了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标,我作了以下的尝试。一、使学生准确、完整、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是知识迁移的根本前提所谓基础就是《考试大纲》中确定的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数据等,基础知识好比一栋大厦的地基,基础知识越扎实、越广泛,提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展示能力的区域越广。同样道理,能力越强,知识迁移、组合、融合的程度就越高,创造性就越强。要使学生准确、完整、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基础知识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作结构性分析。在进行结构性分析时,还应注意历史概念各要素构成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原因中哪些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影响中哪些由主观愿望产生,哪些是客观效果等。

汉语语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第2版)》的重点放在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上。全书分纵横两条线。横线是,叙述和讨论我们确定了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运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分六个问题来叙述和讨论:(1)语言教学目的;(2)汉语语音教学;(3)汉语语法教学;(4)结构与功能;(5)中国文化教学;(6)语言教学法。纵线是,其中每一个问题都介绍其现状及发展过程。比如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问题,既介绍当前我们确立了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又介绍我们在教学目的方面的探索过程。因此,这六个问题分开来看,大致可以了解这些问题的发展历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437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