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

zhao_admin6个月前 (11-25)地理课件192


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阶段1: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阶段。


此阶段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地表发育石芽、落水洞等,形成独立洞穴系统,地下水位高低不一。


地表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溶蚀,从小沟逐步加深加宽,形成几十厘米到几米、数十米不等的,失去顶层平面的柱状体,称为石芽。石芽密集,称为石林。


流水沿裂隙溶蚀,形成碟形或倒石锥形洼地,宽数十米,深数米至十余米,称为溶蚀漏斗。溶蚀漏斗底部为垂直裂隙或落水洞。落水洞规模很大的称为天坑。溶蚀漏斗扩大或合并形成溶蚀洼地。


阶段2:洞穴、地下河阶段。


此阶段独立洞穴系统逐渐合并为统一系统,地下水位趋于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现干溶洞,地下水位附近发育地下河,地面成为缺水的蜂窝状。


流水溶蚀沿裂隙转入地下,在岩层及地下水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形成洞穴。溶洞是地下水长期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洞穴。有的溶洞中有地下河,甚至还有地下湖与瀑布,有的地下河与地面河流相连。


岩层上升,溶蚀下移,洞穴会变成干溶洞。干溶洞中少量的水沿裂缝滴下,长年累月形成石钟乳。在滴到地面的地方会形成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相连会形成石柱。


阶段3:溶蚀盆地、峰林阶段。


此阶段地面蚀低、崩塌,溶洞与地下河露出地表,地下河陆续转为地面河。地面出现溶蚀盆地与峰林。


溶蚀盆地是一种大型溶蚀洼地,再扩大就成为溶蚀平原。


峰丛是在同一基座上,顶上各峰分离的地貌。峰林是分散的山峰。


阶段4:孤峰阶段。


此阶段溶蚀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残存孤峰。

cost地貌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冰碛地貌形成过程?

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常见的有终碛堤、侧碛堤、鼓丘和冰碛丘陵等。

1.终碛堤

冰川将冰碛物携带到它的末端连续堆积,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当气候较稳定时,冰川前端停留在某一地点,大量冰碛物被冰川带至其前端堆积下来而形成。终碛堤的位置可指示冰川前缘所到的边界。当冰川补给量大于冰前的融化量时,则冰前向前伸展,先堆积的终碛堤会被破坏或向前推移;当气温间歇的明显变暖时,即冰前的融化量大于冰川的补给量时,冰川就会间歇性退缩,而形成多条终碛堤。例如,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冰舌前端不到2km距离内,分布着六条高度为60~250m的终碛堤。

2.侧碛堤

冰川暂时稳定时期在冰川两侧连续堆积,形成条状岗地,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堤状冰碛地形。侧碛沿冰蚀谷两侧分布,有时数条侧碛堤呈阶梯状分布,形态像河流阶地,为山岳冰川重要的冰碛地形。

3.鼓丘

冰川消融后,在冰川底部形成的流线型岗丘。基底轮廓一般为椭圆形,长轴指向冰流方向,一般迎冰面坡度陡,背冰面坡度缓。主要由粘土较多的冰碛物形成,有的则有一基岩核心。大小差别很大,高度由几米到几十米,长度几百米到一两千米。它常成群分布于大陆冰川终碛堤内侧不远的冰床上。

4.冰碛丘陵

冰碛物构成的丘陵。在冰川后退过程中,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堆积在底碛之上形成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446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