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冰川地貌形成的条件?

zhao_admin6个月前 (11-29)地理课件33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 蚀 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 蚀 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 楔 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


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欧洲西部主要冰川地貌类型及成因?

类型:角峰、U型谷、冰斗等冰川地貌。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U型谷是由于冰川在向下滑动过程中侵蚀而形成的谷地,底部相对平坦开阔,呈“U”字型。

原因:由于欧洲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在地貌分布上,欧洲大陆广布冰川地貌,可以说在欧洲大陆上随处都能看到冰川作用的痕迹。当然,目前欧洲大陆并没有大面积的覆盖冰川,但是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地处中高纬度的欧洲有着广泛的冰川覆盖,从而也就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

欧洲西部与冰川有关的地貌:

1、湖泊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千湖之国”芬兰

2、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3、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在第四纪冰期时,欧洲存在着两个大的冰川中心,一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大陆冰川中心,一为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对欧洲的影响很大,由于它的作用,欧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的主要形式?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489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