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圆周率的由来故事?

zhao_admin6个月前 (11-29)历史课件32

圆周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们一直都没停止过对π值的探求,公元前西方的《圣经》和中国的《周髀算经》都有关于圆周率的记载。

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算出了圆周率的粗略数值。后来,欧洲数学家斐波那契算出了圆周率约为3.1418。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常数。π也等于圆形的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球的体积等问题的关键值。

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大约计算,对于一般计算,用十位小数3.141592653便足够了,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六年级圆周率的历史资料?

古希腊作为古代几何王国对圆周率的贡献尤为突出。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

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

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 和22/7, 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 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

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

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不知道是祖冲之先知道密率的,将密率错误的称之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

韦达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49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