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是什么历史人物

zhao_admin5个月前 (12-11)历史课件20

一、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是什么历史人物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二、草船借箭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  鲁肃  曹操  周瑜

三、急求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姓名

投笔从戎(班超)慷慨悲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洛阳纸贵(张衡)

闻鸡起舞(祖逖)画龙点睛(张僧繇)

(1) 一字千金〔 吕不韦〕

(2) 一饭千金〔 韩信 ]

(3) 二碑纪功〔 杜预 〕

(4) 三顾茅庐〔刘备 〕

(5) 四面楚歌〔 项羽 〕

(6) 五月飞霜〔 邹衍 〕

(7) 七步成诗〔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买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马革裹尸〔马援 〕

(12) 不贪为宝〔子罕 〕

(13) 约法三章〔刘邦 〕

(14) 司马青衫〔白居易 〕

(15) 闻鸡起舞〔祖逖 〕

(16) 投笔从戎〔班超 〕

(17) 指鹿为马〔赵高 〕

(18)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9) 请君入瓮〔周兴 〕

(20)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21)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22) 凿壁偷光〔匡衡 〕

(23)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24) 孺子可教〔张良 〕

(25) 鞠躬尽瘁〔诸葛亮 〕

(26) 王前士后〔齐宣王、颜?〕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8) 东山再起〔谢安 〕

(29) 乐不思蜀〔刘禅 〕

(30) 纸上谈兵〔赵括 〕

(31) 卧薪尝胆〔勾践 〕

(32) 老当益壮〔马援 〕

(33) 多多益善〔韩信 〕

(34) 洛阳纸贵〔左思 〕

(35) 乐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气〔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娇〔刘彻 〕

(39) 讳疾忌医〔蔡桓公 〕

(40) 焚书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尽〔江淹 〕

(43) 负荆请罪〔廉颇 〕

(44) 图穷匕见〔荆轲 〕

(4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46) 完璧归赵〔蔺相如 〕

(47)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48) 燕瘦环肥〔赵飞燕、杨玉〕

(49) 一饭三遗矢〔廉颇 〕

(50) 无面见江东父老〔项羽〕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四、南京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有东山再起的谢安,有清代大文人做过江宁县令的袁枚,有写《文心雕龙》的

刘勰 曹雪芹 朱元璋啊

五、历史风云人物及其事迹

夏,少康 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勤于政事,讲究信用。

商,尹伊 殷商名相.

周,姜子牙 兴周800年

秦,赢政 统一六国

汉,卫青 大败匈奴 维护边疆安宁

三国,曹操 平定中国北方

东晋,谢安 典故:东山再起

隋,杨坚 结束南北分裂三百年的局面

唐,武则天 唯一女皇

宋,岳飞 精忠报国

元,忽必烈 元世祖,维持疆土

明,袁崇焕 尽忠名臣

清,康熙 一代名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648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