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如何自定义无法显示的网页

zhao_admin6个月前 (12-14)科学课件21

学校占地约1900亩,建筑总面积约59万平方米,下设文学院、历史系、政法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等17个院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现有本科专业47个,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8,7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081人、博士研究生325人、硕士研究生4,170人、成人教育学生12,123人、外国留学生1048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设有87个研究所(中心),并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1999年以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8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6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15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8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1.3亿元,并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项。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数学》、《高教研究》、《教育艺术》等。

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拥有各类实验室3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869台件。图书馆馆藏基础雄厚,收藏各类图书文献248.16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21.48万册,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羽毛球馆、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体育运动场馆,其中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训练场馆之一。

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20人,专任教师1216名,其中教授207人、副教授473人;博士352人,硕士4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2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1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38人,市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2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80人,校级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44人,并有53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4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为在全校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从2003年起,组织评选优秀教师,迄今已有204人次获得“优秀主讲教师”、7位教师获“优秀教师奖”。

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积极调整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选课”、“选时”、“选师”。

1.“选课”:各个专业都设有30―40%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修这些课程;

2.“选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3-6年内毕业;

3.“选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课程(有平行班)学生有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

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还设有“一本一辅”、“一本一专”、“双学位”制度。

4.“一本一辅”:学校设有几十个辅修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辅修专业进行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获得“一本一辅”毕业证书。目前学校有2000多名“一本一辅”毕业生。

5.“一本一专”: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辅修一个专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获得“一本一专”毕业证书。

6.“双学位”: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修读另外一个本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双学位”。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志向,学生入学一年后有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2004级学校提供转专业名额120个,34名学生成功实行转专业;2005级学校提供转专业名额88个,转专业成功者达25名。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化的优势,陆续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体育、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等多个系列几百门公共选修课,以及包括音乐、美术、电脑美术设计、性健康教育、英语、计算机等在内的数十个辅修专业,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学生选修和辅修,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年级选修全校所开设的1000多门课程。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工作,并从校内外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常性讲座。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还组织各种学术竞赛及科研立项等活动,共同构建了首都师范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

不断开拓的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迄今,学校已同五大洲82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自1977年以来,共接待40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393人次,聘请外籍专家396人次,同时向28个国家和地区公派教师进行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达1379人次。

为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着力把“国际意识”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随着“首都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每年将有近百名在校本科生赴境外合作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目前实施该交流项目的境外大学有:美国北方州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莫里斯分校、美国阿利根尼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以上面向所有对应专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俄、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法国东方语言学院、法国埃夫里大学、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瑞士Thurgau教育学院、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阿根廷Belgrano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语言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日本和歌山大学(以上面向相应语言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继续与境外大学合作,努力拓展学分互换项目并开发双学位项目。

数学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立于1954年,是北京市中学数学教师和数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博士后完整办学体系的高水平综合性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分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和 “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控制、数学与信息技术、数学物理、数学教育8个博士点)、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基础数学(2002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数学(2002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教育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2006年“科学时报”公布的大学数学专业排名中,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进入全国的前5%。

数学科学学院下设数学、应用数学、计算科学3个系,并设有“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物理中心”、“非线性科学中心”、“数学教育中心”、“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检测成像重点实验室”。拥有公共实验室总面积600多平米,一个数学图书馆,藏各类数学图书资料6万余册,期刊200余种、拥有固定的数学教育实习基地近10个。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9名,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25名,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近60名。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创新(跨世纪)人才4名,北京市拔尖人才4名,全国模范和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德国洪堡学者3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教师30多名;北京市创新团队一个。近年来,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做报告40多人次。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数学家为学科带头人,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数学科学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由“全国模范教师”石生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授担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代数学”(含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是国家精品课程、“解析几何”、“几何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有多项教学成果和多部教材获国家和北京市一、二等奖。每年招收本科生170名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与计算机技能训练,因而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金融保险业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实际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办学五十多年来我院为北京市培养了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万余名(包括博士、硕士毕业生600多名),其中既有以“全国十佳教师”张思明为代表的一批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特级教师,和以戎小春(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报告)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数学家,也有以汪丁丁、汪同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多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和许多优秀的硕士、博士、出色的数学工作者。数学科学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科学学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该实验班入学后按照国家理科基地班的培养模式,按照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的培养方案教学。本科期间的学习将为硕士、博士期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本科、硕士期间实行学分制。进入高年级后鼓励学生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此类课程在学生进入本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可免修。优秀的毕业生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攻读硕士课程,学院对研究生实行硕博连读等培养方式,为优秀数学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实验班学生本科毕业时有能力承担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最终成为优秀的数学与物理研究人才、信息处理高级专门人才;省市级重点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高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数学科学学院对学生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深刻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和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在一、二年级开设的主要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继续学习。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能胜任并且适应中等数学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以及其它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本专业还另设中学数学解题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方法论、竞赛数学、数学史、教育统计等教育系列特色课程以及教育实习等活动。

毕业生去向: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数学以及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能把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管理能力。

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另设随机过程、运筹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应用回归分析、经济博弈论等应用数学类特色课程。

毕业生去向:报考研究生,或到企业、事业、经济等单位和领域从事管理和项目开发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数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数学应用的能力,熟悉基于数学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基本具备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另设离散数学、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几何、数据(网络)安全等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课程。

毕业生去向:报考研究生,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物理系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55人,教授1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技术人员18人。特聘教授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北京市讲座教授5人。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类)、信息工程(光电信息 );六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和光学工程。

物理系现设普通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光电信息教研室、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光学研究所,并建有北京市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演示实验室、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信息光学实验室、高等电子实验室、感测技术与无损检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以及10余个科研实验室。

由北京市政府专项基金资助的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波谱学、太赫兹成像、太赫兹与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太赫兹传输及太赫兹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全光谱表征技术研究;纳米管与团簇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光电子学研究等。

物理系的师资力量、实验室的面积、基本设施条件和仪器设备均可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物理学(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物理教育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子线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教育技术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物理教学技能、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五大系列选修课(理论物理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物理学史系列、光学系列、电子及计算机系列)。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北京市及外省市的基础教育;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信息工程(光电信息)

四年制本科 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与现代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以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其研究范围涉及信息、电子、光电子、通信等诸多领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激光与现代光学及光电子范畴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光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基础理论 (力学、电磁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现代光学(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信息光学、光学设计)、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传输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信息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虚拟仪器、CCD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C语言、Matlab、数据结构、接口技术与外设)。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通信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光电器件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等行业(特别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从事光电信息元件、设备的开发和设计,光电信息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使用和维修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化学系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4年,是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发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化学系现有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两个专业实行统一招生,学生在第四学期末自主选择专业修读,拥有固定的化学教育实习、化工实习基地近10个。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学科教育学四个专业10个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具有硕士授权资格。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现代化学开放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公共实验室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拥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各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化学系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联合课题。

化学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特聘教授1名,教授和研究员8人,副教授24人。博士、博士后1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42%。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4名。现有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和科学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其中包括:黄本立院士(厦门大学)、杨锦宗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佐书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等担任我系客座教授。宋心琦教授(清华大学)、刘育教授(南开大学),范国强(同仁堂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等担任我系兼职教授。

化学系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每年实行宽口径招生1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70余名。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可以从事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我系是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以王绍宗、柯育璧、冯朋、孙心若、冬镜寰、郑克强、李佳为代表的一批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特级教师和出色的化学工作者。

化学系现有化学和应用化学(非师范)两个专业,两个专业实行统一招生,学生在第四学期末自主选择专业修读。

化学(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

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化学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的方法,达到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大学化学提高型实验、大学化学研究型实验、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等专业必修课。

另外开设有现代无机化学、配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理论有机化学、稀土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应用电化学、食品化学、环境化学、日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工产品与开发、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教育学、化学信息学、化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等30多门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可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化学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研发、教育、生产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应用化学属于应用理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需要,能在科研机构、学校、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工作、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具有宽口径、适应性强的特点。

根据本市的社会需求,我系应用化学专业目前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分析测试与检验。

除化学与应用化学必修的课程外,我系应用化学专业设置具有特色的主要选修课有:

化学工程基础-2(反应工程学)、化工开发概论、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化学、日用化学、化工制图、药物合成反应、无机药物化学、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工业分析、分离富集、食品检验与分析、分析化学中的有机试剂、有机分析、环境分析等。相关的实验课程有:综合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实验、化工开发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离富集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等。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设置了化学前沿选论、化学信息学、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纳米化学、绿色化学概论等课程。此外,每年还为学生组织多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为使同学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还安排专业实习与见习活动,有稳定的实践基地。

第一步:建立一个页面redirect.asp

把下面的代码加入到里面

Option Explicit

dim entry

dim fso

set fso = server.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entry = request(targetlocation)

if entry = then

response.redirect(default.asp)

else

if not fso.FileExists((server.mappath(entry))) then

response.redirect(404.html)

else

response.redirect(entry)

end if

end if

set fso = nothing

%>

呵呵,这里面用了ASP六大对象的response还有就是重定向redirect

仔细看看代码,相信你会发现原来ASP这么简单,呵呵!

第二步:

建立一个名叫404.html的HTML文件,你可以

在里面加上:对不起,你所请求的页面不存在之类的话,当然,有什么好的创意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第三步:把你所有有连接的地方该成

HREF=redirect.asp?targetlocation=yourlink.html

注意了后面的yourlink.html就是你本来要连接的文件名称

IIS配置有 错误页 这个功能,可以自己指定 文件路径和内容

改下hosts文件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727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