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快中考了,本来数学挺好,最近做模拟试卷却只能考七八十分(120)。这正常么?怎么办?

zhao_admin6个月前 (12-14)数学课件19

快中考了,本来数学挺好,最近做模拟试卷却只能考七八十分(120)。这正常么?怎么办?

孩子多做题吧,量变才能质变,通过做题能发现很多问题,在做题之前基础理论知识一定要牢固,做题一定别翻书,不要看着会了就跳过,因为你有可能只是了解他大概的做法但并不知道确切的解题步骤,复习时抽出50%时间来复习数学,别在桌上放漫画之类的东西,另外要耐得住寂寞,别1,2个小时就撑不住了,中考还15天,加油复习吧。

中考其实很坑爹,一模我考了570,二模考了550,当时都绝望了,想中考死就死吧,于是乎进考场时我一点压力都没有了,结果超常发挥,考了660,成绩一出来我都蒙了,天坑囊?值得一提的是,我班平时考第一的家伙因太紧张才考了640,还没我高。所以保持平常心,中考不是那么可怕滴,心态才是你是否可以发挥好的关键。

祝复习顺利,中考圆满。

望采纳,☺。

不要太担心 平时的模拟卷一般都会是难度高于中考的,模拟试卷测试只是练习 ,帮助查漏补缺,没必要去纠结这个,中考一般不会出很难的题目,所以放宽心,安心按着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预祝你中考考得好成绩

+那你需要好好分析错误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短处,找一些相关练习多做做,相信能很快上升。第二练速度

学校的模拟考总是比中考略难,不用紧张。你之前能考,中考就一定能考,你只是太紧张了。大的考试就要放松,中考700分并不难,当平时考试就好了,平常心态就好

我如果是你的话,先保证改得的分都得到,也就是说除了,选择,填空,和最后大题的最后一小问,其他都要做对来。这样就可以保证你考试没有太大负担

你太紧张了吧,还有,模拟卷一般比中考要难,你再一紧张,就玩完了

2010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AABCDACDCB-2、0.5

ax(x-1)

0.5

(2,0)

50°

三分之四

8

自己做的,只到填空题

2010年南通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4的倒数是

A.4 B.-4 C. D.-

2. 9的算术平方根是

A.3 B.-3 C.81 D.-81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31,结果是

A.3.1×10-4 B.3.1×10-5 C.0.31×10-4 D.31×10-6

4. 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 如图,⊙O的直径AB=4,点C在⊙O上,∠ABC=30°,则AC的长是

A.1 B.

C. D.2

6. 某纺织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

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合格品约为

A.9.5万件 B.9万件

C.9500件 D.5000件

7. 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正实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2 B.m≤2

C.m>2 D.m<2

8. 如图,菱形ABCD中,AB = 5,∠BCD = 120°,则对角线

AC的长是

A.20 B.15

C.10 D.5

9. 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BD=4cm,将□ABCD绕其对

称中心O旋转180°,则点D所转过的路径长为

A.4π cm B.3π cm

C.2π cm D.π cm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

△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如果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k 的值等于 ▲ .

12.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 .

13.分解因式: = ▲ .

14.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六个数字,投掷这个骰子一次,则向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MN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

M(-4,-1)、N(0,1),将线段MN平移后得到线段M ′N ′

(点M、N分别平移到点M ′、N ′的位置),若点M ′的坐标为

(-2,2),则点N ′的坐标为 ▲ .

16.如图,小章利用一张左、右两边已经破损的长方形纸片ABCD做折

纸游戏,他将纸片沿EF折叠后,D、C两点分别落在D ′、C ′的位

置,并利用量角器量得∠EFB=65°,则∠AED ′等于 ▲ 度.

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M、N 两点关

于对角线AC对称,若DM=1,则tan∠ADN= ▲ .

18.设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个根,

2x1(x22+5x2-3)+a =2,则a=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满分10分)

计算:(1) ;

(2) .

20.(本小题满分8分)

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P是OB的中点,

CD=6 cm,求直径AB的长.

21.(本小题满分9分)

如图,直线 与双曲线 相交于A(2,1)、B两点.

(1)求m及k的值;

(2)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 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3)直线 经过点B吗?请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8分)

某地区随机抽取若干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地理会考模拟测试,并对测试成绩(x分)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某地区八年级地理会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 90<x≤100 80<x≤90 70<x≤80 60<x≤70 x≤60

人数 1200 1461 642 480 217

(1)填空:

①本次抽样调查共测试了 ▲ 名学生;

②参加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分数段 ▲ 上;

③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则分数段为90<x≤100的人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

(2)该地区确定地理会考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为合格,要求合格率不低于97%.现已知本次测试得60分的学生有117人,通过计算说明本次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

23.(本小题满分9分)

光明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小李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以50 m/min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在A处测得建筑物C在北偏东60°方向上,20min后他走到B处,测得建筑物C在北偏西45°方向上,求建筑物C到公路AB的距离.(已知 )

24.(本小题满分8分)

(1)将一批重490吨的货物分配给甲、乙两船运输.现甲、乙两船已分别运走其任务数的 、 ,在已运走的货物中,甲船比乙船多运30吨.求分配给甲、乙两船的任务数各多少吨?

(2)自编一道应用题,要求如下:

①是路程应用题.三个数据100, , 必须全部用到,不添加其他数据.

②只要编题,不必解答.

25.(本小题满分8分)

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

②BC=EF;

③∠ACB=∠DFE.

26.(本小题满分10分)

小沈准备给小陈打电话,由于保管不善,电话本上的小陈手机号码中,有两个数字已模糊不清.如果用x、y表示这两个看不清的数字,那么小陈的手机号码为139x370y580(手机号码由11个数字组成),小沈记得这11个数字之和是20的整数倍.

(1)求x+y的值;

(2)求小沈一次拨对小陈手机号码的概率.

2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 ,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28.(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4,3)、B(2,0)两点,当x=3和x=-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经过点C(0,-2)的直线l与 x轴平行,O为坐标原点.

(1)求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的圆记为⊙A,判断直线l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直线AB上的点D的横坐标为-1,P(m,n)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动点,当

△PDO的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CODP的面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8740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