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介绍2名数学家

zhao_admin4个月前 (01-27)数学课件18

陈省身

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考人清华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1934年,他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同年,得到汉堡大学的奖学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在布拉希克研究室他完成了博士论又,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

陈省身对数学有重大贡献,尤其是几何学方面。他的成就对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82年,他回到南开大学,捐款在数学系设立数学奖学金。

1984年,他辞去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职务,正式应聘到南开大学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还担任了中美科技交流协会主席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暨南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

几年来,他为祖国数学界举办三项大活动:一是在中国召开每年一次的国际微分几何、微分方程会议;二是开办暑期数学研究生教学中心;三是每年派20名中国数学研究生赴美国参加“陈省身项目”的研究。

陈省身1984年获得沃尔夭数学奖。

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的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 ,浙江嘉兴人 ,1911年10月 2 6日出生 ,2 0 0 4年 12月 3日在天津病逝 ,享年 93岁 .陈省身 ,192 0年考入秀州中学 .192 2年秋随父亲全家迁入天津 .192 6年毕业于天津扶轮中学 ,193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 ,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并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理所长和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所长 .陈省身同华罗庚、王忠信三人同住一室。每人一张床,一个小书桌,一把椅子,一

个书架。屋里很挤。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心情舒畅。每天早晨起床时相互开开玩笑,

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并都做出丰硕的成果。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吴大猷家每周末有两桌桥牌“牌战”。陈省身是常客之一。他

在南开时即以善打桥牌著称。吴夫人阮冠世也是桥牌高手。只是吴大猷的水平不及格,

仅能在一旁观战,或干些不费脑子的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青年时代因病导致伤残,历尽坎坷,几乎陷入绝境。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 197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 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 80 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 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华罗庚的少年故事

华罗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小的时候,却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华罗庚上学时,老师和同学发现他口齿不清,行动不灵,总是笨手笨脚的,又寡言少语,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罗呆子”。而且背地里常常议论:“华老祥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其实,华罗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动脑筋,只是他平时少言寡语,又笨手笨脚,因此别人总是察觉不到。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使他后来成为一名卓越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妈妈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只活了六个、其中陈景润排行

老三。陈景润的幼小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时常被惊慌和迷惘所征服。

当他升入初中的时候,江苏学院从远方的沦陷区搬迁到这个山区来了。

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他喜欢两个外地的数理老师。外地老

师倒也喜欢他。十三岁那年,他母亲去世了。是死于肺结核的。而父亲又结了婚,后娘对他就更不如亲娘了。

抗战胜利了,他们回到福州。陈景润进了三一中学。毕业后又到英华

书院去念高中。那里有个数学老师,曾经是国立清华大学的航空系主任。有一次,老师给这些高中生讲了数论之中一道著名的难题。他说,当

初,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建设彼得堡,聘请了一大批欧洲的大科学家。其中,

有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他的著作共有八百余种);还有德国的一位中学

教师,名叫哥德巴赫,也是数学家。

一七四二年,哥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

他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说明这是确实的。但是这需要给予证明。

因为尚未经过证明,只能称之为猜想。他自己却不能够证明它,就写信请

教那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来帮忙作出证明。一直到死,欧拉也

不能证明它。从此这成了一道难题,吸引了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两百

多年来,多少数学家企图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都没有成功。

老师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高中生们轰的一声大笑了。

但是陈景润没有笑。他也被老师的话震动了,但是他不能笑。如果他

笑了,还会有同学用白眼瞪他的。自从升入高中以后,他越发孤独了。同

学们嫌他古怪,嫌他脏,嫌他多病的样子,都不理睬他。他们用蔑视的和

讥讽的眼神瞅着他。

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零人。长

空里,一只孤雁。

福州解放!那年他高中三年级。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年上半年,

他没有上学,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历报考,

他考进了厦门大学。那年,大学里只有数学物理系。读大学二年级时,

才有了一个数学组,但只四个学生。到三年级时,有数学系了,系里还是

这四个人。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国家又急需培养人才,四个人提前毕了业;

而且,立即分配了工作,得到的优待,羡慕煞人。一九五三年秋季,陈

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在第X中学当数学老师。这该是多么的幸福了呵!

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

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发烧到摄氏三十八度。送进医院一检查,他患有

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症。

这一年内,他住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当然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

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了他的专业。中国科学院不久前出版了华罗庚的名著

《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陈景润就买到了。他一头扎进去了。

非常深刻的著作,非常之艰难!可是他钻研了它。住进医院,他还偷偷

地避开了医生和护士的耳目,研究它。他那时也认为,这样下去,学校没

有理由欢迎他。

他想他也许会失业?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他节衣缩食,一只牙刷也

不买。他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他积蓄了几乎他的全部收入。他横下心来,

失业就回家,还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积蓄这几个钱是他搞数学的保证。

这保证他失了业也还能研究数学的几个钱,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就

是数学。

至于积蓄一旦用光了,以后呢?他不知道,那时又该怎么办?

这也是难题;也是尚未得到解答的猜想。而这个猜想后来也证明是猜

对了的。他的病好不了,中学里后来无法续聘他了。

厦门大学校长来到了北京,在教育部开会。那中学的一位领导遇见了

他,谈起来,很不满意,提出了一大堆的意见: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

材生?

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翻译者,听到意

见之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不同

意他所听到的意见。他认为这是分配学生的工作时,分配不得当。他同意

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

听说他可以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了,说也奇怪,陈景润的病也就好转了。

而王亚南却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管理图书,只让他专

心致意的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家,他懂得价值论,

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了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

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儿的《数论导引》。陈景润都把它们吃

透了。他的这种经历却也并不是没有先例的。

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

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文章中的英姿

勃发和奇光异采,也提出了建议,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

究员。正是:熊庆来慧眼认罗庚,华罗庚睿目识景润。

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

一九五七年夏天,数学大师熊庆来也从国外重返祖国首都。

这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熊庆来、华罗庚、张

宗燧、闵嗣鹤、吴文俊等等许多明星灿灿;还有新起的一代俊彦,陆启铿、

万哲先、王元、越民义、吴方等等,如朝霞烂熳;还有后起之秀,陆汝

钤、杨乐、张广厚等等已入北京大学求学。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

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等的学科之中,已是人才济济,又加上了一

个陈景润。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条

件具备了,华罗庚作出了部署。侧重于应用数学,但也要向那皇冠上的明

珠,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458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