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长江流域呈什么形?

zhao_admin4个月前 (01-31)地理课件15

长江流域呈多级阶梯性地形。流经山地、高原、盆地(支流)、丘陵和平原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

1、长江流域总体位于北纬24度-北纬35度之间,东经90度-东京122度之间(经纬度位置)

2、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喀斯特流域地貌面状水文结构

表征面状水文结构的地表形态最小单元可视为喀斯特流域中的正地形和负地形。不管是喀斯特锥状石峰、塔状石峰,还是山脊,它们都属于正地形范畴,从水文的角度来看,石峰表层水体的运动表现为一种放射扩散流,其石峰表面上任何一点不存在一个确定的汇水面积,也确定不了其相应的汇水边界,整个石峰可视为一个凸形状结构的锥体,因而石峰表面形态为凸状面结构;而代表负地形的洼地、盆地或谷地,其表面形态则表现为一种凹状面结构,表层水体的运动则为一种辐合汇集流,地表上任何一点都可作出一个确定的汇水边界和汇水面积。这样,我们把刻划喀斯特流域地貌表面形态的最小单元定为凸面和凹面,因为凸面和凹面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水文汇流场结构,而且从流场的角度把凸面结构的地表称为正地形,凹面结构的地表称为负地形。

由于凸面和凹面地形的不连续,它们在空间上的各种组合,形成不同的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就主要是由凸状面锥峰和凹状面洼地或谷地所组成,峰林溶原则主要是由于凸状面锥峰和近似平直面的溶原组成(平直面为凸凹面的特例)等等。正是由于这种凸凹面结构的存在,才使其喀斯特流域内降雨在时空上产生第二次分配以及固体颗粒物质的迁移(包括沉积等)的空间差异。在凹状面结构下往往形成有覆盖层喀斯特,土层覆盖的厚度相对较大,面积也较大,而在凸状面结构下往往形成裸露型喀斯特,从而也表现了不同的水文特征。

从空间尺度的大小来看,喀斯特流域中存在不同尺度的节理裂隙系统,它们可以分布在地表或地下。微小尺度的节理裂隙系统常常表现为溶隙网络,它们在地表层的分布面积最广,且密度又最大,在地貌地质空间结构分析中,它们属于线状结构,但从水文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分布在地表层的小尺度溶蚀裂隙系统可视为一种面状结构,因为它们具有:第一,在整个喀斯特流域内它们能均匀地分布在地表层,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凸形或凹形的面状结构;第二,这种表层裂隙系统的厚度一般在几米左右,在垂向上形成一种尖灭状结构,而横向上可以相互勾通;第三,这种表层裂隙系统与地貌面相叠合,即可表征为凸面状裂隙结构和凹面状裂隙结构,在坡面上水体运动主要以侧向运动为主,形成面状扩散流或汇集流,而在溶原或平原上则以垂向运动为主,形成垂向上的蒸发及渗透流和渗漏流。因此,基岩表层的这种裂隙系统面状结构必然导致喀斯特流域特有的水量及其水文特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490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