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急求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电子教材

zhao_admin4个月前 (02-04)历史课件23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电子教材


岳麓版的《英国的制度创新》电子教材


www.ks5u.com这个网站很不错,应该有你想要的东西

高一历史必修2课件

%B8%DF%D2%BB%C0%FA%CA%B7%B1%D8%D0%DE2%BF%CE%BC%FE+&lm=0&od=0
这个链接里有好多。呵呵!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二

1.高中历史必修2全部说课稿不能下载,已经花了我50分了 你先说清楚你们用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所以给你发个省略版本的,这个花了我5分呢!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吗?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分析】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 ③承担沉重的徭役 → 小农经济脆弱 问题解答: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答。

2.怎样写高中历史说课搞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说教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本课的学习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额起源”一课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为下节课“启蒙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第二单元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深入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的关键,这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学情是设计教法的依据之一,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的名字及主要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与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来提炼观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比较文艺复兴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品味;通过对马丁・路德事迹的讲述,体会其敢于创新,不畏强权的精神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主要人物的作品及其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

【难点】 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播放图片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导入 展示图片:中世纪《宝座上的圣母》图和16世纪意大利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图。

请学生从人物表情、背景、画面风格等角度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然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补充,点出其中的变化是“人性的解放”。然后提问: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人性的解放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对比分析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对两幅画风迥异的圣母图的对比欣赏,初步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魅力,由此顺利进入本课的第一目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本课涉及历史人物及成就众多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度,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辅助教学,并适时播放相关视频,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 (一)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1―2分钟左右的意大利宣传片,让学生感受意大利文明古都的魅力及威尼斯、佛罗伦萨城市的繁荣。

然后告知学生早在14世纪,意大利就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孕育地,引导学生在结合教材P27页地内容和视频材料的基础上回答“意大利为什么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这一问题,我会从经济、政治、地理位置方面进行提示,让学生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 资本主义的萌芽必然给社会带来很多的影响,我会采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当时中世纪的黑暗,从而让学生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和宗教神学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他们为维护自己利益而采取的反抗――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始。

这样就进入第二目文艺复兴的教学了。 (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在第一目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当时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环境有所了解。

因此在本目中侧重从文化角度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7页第2段的内容,并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等图片来提示学生,请同学们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背景,我会用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历史现象,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文艺复兴的内容”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将采用表格归纳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阅读了解教材后,完成一张表格,指出重点掌握“文学三杰”,对“美术三杰”和其他方面了解即可。 在文艺复兴的内容方面,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人文主义精神的抽象性,学生难于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会通过播放―讲解法对《神曲》、《十日谈》、《歌集》三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批判教会腐败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完成表格,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内涵。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学习内容简洁化,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掌握学习重点。

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归纳观点的综合能力。 在学生全面了解文艺复兴的北京和内容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倡导者的阶级属性和主张分别是什么?”通过对此问题的回。

3.高一历史必修2 第13课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1.我国经济特区有五个,即1980年在广东省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省的____________,1988年增设____________为经济特区。

2.____________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经济特区是发展____________的排头兵。

3.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城市,江浙两省成为开放的重点省,其中江苏开放了连云港和____________,浙江开 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合作探究

=============================================

压缩包内容:

高一历史教案: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人教版必修二).doc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530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