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

zhao_admin3个月前 (02-04)地理课件11

第二章 大气环境预习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的作用: 2.对流层的特点是: 3.平流层的特点是: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 5.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 三、大气的运动 6.热力环境示意图的画法 7.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 8.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的不同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9.近地面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情况(画图) 10.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11.海陆分布使亚洲、太平洋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是 1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风向是——----————————————, 成因是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3.冷锈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14.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15·影响我国天气主要的锋面是— 16.请画出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并说明其天气特征?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点 17.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 18.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 19.分析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是 七、气候资源 20.特点有——— 21.气候资源对农业的影响是———。 22.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是———。 八、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23.台风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4.暴雨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5.干早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6.寒潮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九、大气环境保护 27.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措施 28.臭氧层的破坏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29.酸雨的成因、危害、措施 参考答案 1.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水汽既吸收红外线,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 2.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 3.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4.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空气分子等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5.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放出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6.课本上的热力环流图。我贴不上。。 7.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8.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风向因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交角。 9.A.信风带 B.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1.赤道低压带 2.副热带高压带 3.副极地低压带 4.极地高压带 10.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风带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夏季:亚洲——形成亚洲低压 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形成亚洲高压 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 12.东亚: 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 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重要原因,其次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如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13.过境时出现大风、雨雪天,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其雨区主要在锋前。 14.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好。其雨区在锋后。 15.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6.课本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报歉我不会贴图,,,嘿。 17.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下垫面。 18.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9.①光分析气温特点(从纬度位置和下垫面) ②再分析降水状况(从大气环流角度出发) 20.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较大的变率。 21.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22.气候资源与建筑关系①是日照与街道方位;②风向与城市规划。 23.我国沿海、亚洲东部及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夏秋季节,强风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风暴潮则能破坏海堤等。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24.除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外都可能出现,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夏半年;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预报。 25.我国的北方持别是华北、西北地区,春季、夏季;造成粮食减少,人畜饮水困难等: 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26.除青藏高原、海南等地外都可能受到寒潮侵袭。冬半年;特别是农作钩受冻害,并引发多种灾害。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27.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28.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加国际协作保护臭氧层,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29.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会使鱼类死亡,土、水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人体健康;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对煤中的硫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53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