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语文评课记录怎么写?

zhao_admin5个月前 (02-06)语文课件13

一、语文评课记录怎么写?

明确评课目的。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听课者所进行的听课活动,都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那么,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

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

二、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解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整体入手,潜心会文。教者从整体入手,抓住“依依惜别”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词句,划一划,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又让我想起了这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者很好的抓住了这篇课文的领子就是送别,就是体悟这“依依惜别的深情。”

其次,抓住细节,体味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柳依依、伫立、凝视、脍炙人口等,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交流讨论,相机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等形式,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以课文的情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通过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导想象。《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最后,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教者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趣味,闪现智慧火花,提高语文素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送别诗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最后作业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听完了这堂课,我有一点疑惑。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文章当然是重点,那首诗我觉得在整篇课文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解老师今天的这堂课中,这首诗只是一带而过,学生齐读一遍而已。是不是引出诗歌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讲讲这首诗的意思,让学生加深理解。

不知道对不!

三、急求: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全期约15次)、评课记录 (约4次,各年级的都可以)

时 间:2010-3-11

地 点:六楼教师沙龙

参与人:初中语文老师

主 题:本学期研修重点——案例搜集

主要内容:

1、 教学进度

(1) 本学期时间短、课时紧,请各位老师关注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2) 教学计划制订出现的问题:不要随便删减课文,精讲篇目都应安排,尊重教材。

公开课尽量用课文,自读课文可以自己安排

2、假期作业上交情况

作业上交及时,全部完成。

3、本学期研修重点

接上学期研修,本期研修重点即为教学案例的搜集和导语的设计,即关注教学微技能。各位老师从微技能入手提高教学效能。

本学期组内有4节公开课,初、高中各两节。

4、学习文章并讨论:《课为什么会教不完》

(1)教学情境把握不当

课例:学生发言天马行空,找不到老师要求的发言。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及时作出有效地引导;

(2)忽视探究前的指导

课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走回头路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精心预设,对学生而言也需要必要的准备。

(3)缺乏驾驭课堂的机制

缺乏因时因地改变的设计

——要灵活的驾驭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弹性

大家发言:

庄:有时候听课,设计问题不适合学生,就会反过来重新修正问题。修正后就会好很多。

赵:就像我们上课,第一个班级上完之后,会调整教案,第二个班级会比第一个班级反映好一点。

王:这是备课备学生的问题。备学生备得不够就会产生课时不够的情况。尤其是毕业班,总会怕他们有些知识点掌握不好。

秦:毕业班这种问题比较多,老师不放心。

庄:范晶老师来听课也曾说过问题的指向性,我们可以把问题设计得更精确。

马:学生回答有时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缠很久。

张:问题提出来学生不能马上理解。

陆:还是问题的指向性有问题。

丁:不要为导入而导入,直接进入主题。一节课只要有重点,就可以了。

王: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对重点的取舍,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

这个学期的重点:教学微技能,课堂教学的优化。

注意一下我们的案例。主要和我们的作文有关。主要是留下我们教学中的思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546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