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数学教师面试试讲10分钟怎么安排啊

zhao_admin3个月前 (02-18)科学课件16

一、数学教师面试试讲10分钟怎么安排啊

海南教师资格数学面试试讲面试形式与程序:

(一)面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

(二)面试程序

面试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考生经过候考、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原则上备课时间20分钟,面试时间20分钟。

面试实施程序如下:

第一步: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第二步: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

第三步: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领取备课纸,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活动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第四步: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报考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老师的考生面试时,没有回答规定问题的步骤,其它步骤不变,面试时间20分钟。

第五步: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第六步: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第七步: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通过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提交评分。小组评分情况应抄录于《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备查。

二、数学教师面试试讲需要做什么准备

试讲是模拟一节真实课堂的教学场景,其实质是一节微型课程。在短短的10分钟或者15分钟的时间内,很多考生会出现没需要的过失?中公讲师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个考生在试讲时存在的误区。

首先,对教材不是很熟悉。数学学科由于学科的严谨性,其内部逻辑性很强,知识点几乎是一环接着一环的,而且每节课几乎就是一个知识点的讲授。由于对教材不是很熟悉,导致在试讲时前后知识点混淆交叉,语言表达也不是很连贯,以至先前在头脑中的知识点不能非常清晰的呈现出来。因此,考生需要多研读教材,将教材进行前后联系,逐渐能够驾驭教材。

其次,准备不是特别充分。这里的准备是指备课的熟悉程度。试讲之前的备课一般是30分钟,有的考生即使满满占用30分钟也不能把备课稿写完,导致在试讲时脚忙手乱,知识点讲解不透,内容衔接生硬。备课时建议用25分钟把一篇简案写出来,再用5分钟时间把教案上的知识点在头脑中回顾一下。这就需要考生加强试写简案的练习。

最后,教学设计不充分。这也是最重要和被强调最多的地方。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要和教学的内容相联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一个摆设。中公讲师在这里提醒考生几个注意点: 第一,活动要有指向。活动不是盲目的安排和展开的,它安排在哪一环节,就是要为了那一环节而服务,是希望借助活动的安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当我们为某部分内容设计好活动后,要围绕该内容开展,而不能与主题分裂。 第二,活动要与生活想联系。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所以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出题讲例题时要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找素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促进探索欲望的发展。 第三,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是老师不断抛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或者分组讨论得出结果,在学生“理屈词穷”的时候老师再给予指导,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第四,注意使用变式,尤其是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展示同一图形的不同位置或形态,不要让学生形成统一的定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信考生在试讲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几点,在黑龙江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将会脱颖而出。

三、我是武汉的,要试讲小学数学,但是不知道怎么讲,有没关于在方面的资料

1,首先你要定位好你是讲那个年纪的;

2,找相关概念,首先讲解概念,这个时候可以下功夫,让语言简单明了又富有情趣,怎么让学生听的明白清楚,又感兴趣,听你接下来的内容。举例1--2个简单的比喻,加深印象

3,出1--2个,关于这个概念的例题讲解,跟学生互动,提问---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对之类的。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怎么讲你解决了,接下来是内容,在网上找哈,没有的,去书店,关于教师教案的书很多,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一本,实在不行就背下来,问题不都解决了。。。

祝你一切顺利

四、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抽到是怎么样的

刚刚参加了小学数学的面试试讲,我抽到的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647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