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一年级上册《d t n l》教学反思

zhao_admin2个月前 (03-15)数学课件17

一年级上册《d t n l》教学反思

《d t n l》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我上课的内容是汉语拼音第四课声母dtnl的教学。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用范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的这几个方式让学生在每学习一个阶段就不会枯燥了。

我还有些不足,让学生们翻开书仔细观察的时候,学生刚开始只看一眼书就举手说观察好了或者是我知道了,在这个方面我还要加强。

《d t n l》教学反思2 今天的课堂教学出现了bpd和ft的混淆,这对于每届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我通过编顺口溜来记忆字型,比如右下半圆 bbb,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初步抽查下来,效果相比其他儿歌更好一些。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还充分重视了情境的创设,如学习字母的书写时,我说,现在我们又要进入“书写天地”啦,哪吒小哥哥要在你们中间找出一位“书写大王”,拜他为师呢!你想做他的老师吗?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要把字写好的欲望,在音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又这样创设: 闹钟是个歌唱家,你们听,它在唱什么?乡下孩子割好了猪草,要把猪妈妈和小猪赶回家,他应该怎样喊呢? 你们一定知道小汽车的喇叭是怎样鸣叫的吧!农民伯伯开拖拉机时,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呀?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绪。

《d t n l》教学反思3 吸取之前的经验,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摘苹果小游戏、开火车、flash动画等,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因此,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但是,我也发现了问题。

班里有很多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有拼音基础。因此学的很快,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也很快。那些不会的孩子也会跟着溜,这样就给了我一个大家都会了的假象,然后就开始继续往下讲。但是在开火车拼读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暴露了,有些孩子甚至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不看书就分不清“ b ”与“ d ”。而且这节课有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就是班里有几个孩子不会读“ n ”和“ l ”。在课堂上纠正了很多次,还是不行,只能课下与家长沟通,家校联合一起纠正。

拼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点。因此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学生每天还是要使用拼音这个工具,他们在不断地练习中会越来越熟悉的。从一年级的教学开始,我也慢慢明白,对一年级的孩子要保持极大的耐心,不急于求成,因为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呵护以及肯定与表扬。

《d t n l》教学反思4 教完dtnl,课间照常抽查拼读,现不会拼,连最简单的ba也拼不出。心急,上火。怎么办?一个课间就在我拼他模仿中度过。眼看快上课了,再将拼过的音让他念,仍然不会,急晕。顺手在他的书上写上“魏少剑拼读有问题,请家长帮助。”下午上课,拼读dtnl音节,我很注意地观察他,看他很用心地跟读,就让他站起来读da,他在我的帮助下终于读出来,我走过去,狠狠地表扬她,并把表扬他的原因告诉大家,还给他的书上盖了一个小红旗。他的眼睛闪出了自信的光芒,接下来的课,读得更认真了。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来看,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应该是整个低年段的要求。这就是说,汉语拼音不是一年级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在后面的认一认、识字、课文、练习等的学习中,学生每天都还要大量地重复使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的,他们会越用越熟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着,一切都会好的。不仅是老师,家长也要懂得这一点。对孩子保持极大的耐心,极大的期待,不急于求成,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呵护和期待,及时肯定表扬他。多给学生鼓励与呵护,多给自己耐心的期待。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 一年级数学 《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 反思 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 方法 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 说说 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 总结 ,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去游乐园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p17第4题。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课时: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长是――-m――-cm

(3)门的高是――-m―cm

(4)从地面到窗台的高是―m――-cm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三、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观察。

“观察物体”教材以学生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为线索――观察汽车引入,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汽车外,还观察了玩具、茶壶等活动。同时,通过画画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2、加强操作的活动。

“桌子有多长”设计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活动,以使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我又长高了”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因此,教学过程要从学生以有 经验 入手,来感受米的实际意义,并通过观察米尺发现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用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米量。所以重点应在让学生主动发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1. 小学学习方法指导

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4.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

5.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6.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7.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8.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811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