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下载)

zhao_admin3个月前 (04-06)科学课件6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试题附带答案?

展开全部

[原创试卷]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模拟试题

关于“青岛版三年级...”的内容

本站搜索更多关于“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的内容

2010-2011学年期末模拟考试

三年级科学试题

一、我会填写。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常用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

,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

2、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

。它是测量

的工具,一般用

作单位,用

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

相平。

3、是

标志。

4、汽车轮子上有花纹,这是为什么?我想可能是

5、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有

6、水是由许许多多的

组成的。水表面的

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

7、水能沿着

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

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

,如给玩具分类,可以以

来分类,也可以以

为标准分。

9、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是:

的物体不容易倒,比如

等。

10、常用的温度计由

三部分组成。

11、让热水尽快凉下来的方法有:

等。

12、可以帮助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和了解事物的仪器有

等。

二、我是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白颜色的,水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2、量筒的0刻度线在上端口部。

3、石块在水中下沉,说明石块没有受到。

4、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5、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6、水有形状,水装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装在瓶子里是瓶子的形状。(

7、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时,温度计要紧贴烧杯壁。

8、冰块、木头、橡皮是固体。

9、无论怎么倾斜盛水的容器,水面始终是平的。

10、改变物体形状使本来下沉的物体上浮,则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大。

11、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浮在水面上,因为铁比水重。

12、辨别液体时,可以先尝一尝,再闻一闻,最后看一看。

三、选一选,看谁选得准。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

说的。

A.

B.

C.

2、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要判断两杯热水哪杯水更热,最好的方法是

A.用嘴尝一尝

B.用手指伸进热水中试一试

C.用手触摸杯壁感觉一下

3、今天天气很凉爽,气温大约是

A. 10℃

B. 22℃

C. -10℃

4、不倒翁的重心在

A.底部

B.顶部

C.中心

5、精确比较两杯水温度的方法是

A.用温度计测一测

B.用手摸一摸

C.用眼睛看一看

6.下列属于的是

A.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B.宣纸写字现墨韵

C.皮球浮在水面上

7、热水温度降低最快的时间是

A.降温初期

B.降温中期

C.降温后期

三、画一画,连一连。

1、将下面的的生活用品分类(连线)。

可回收

不可回收

瓷片

花生油桶

碎花盆

铁钉

一次性方便袋

易拉罐

水泥砖

废纸

玻璃鱼缸

大理石板

橡胶轮胎

4、画一画。

5

6

7

8

9

10

11

30

25

20

15

日期(每天13时)

气温(℃)

⑴、在上面的曲线图中,

日的温度最高,

日和

日的温度最低。

⑵、根据下列数据,照上图样子画出曲线图。

日期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四、探究实验: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呢?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

2)、

3)、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五、走进生活。

1、你是怎样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的?把过程写下来。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怎样节约用水呢?请说说你的节水方案吧。

3、有7杯液体,分别是糖水、盐水、酱油、白醋、凉开水、温开水、可乐,怎样把它们辨别出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模拟试题

.doc

(56 KB)

2011-9-30 12:10 下载次数:0

求科学七年级下册华师大版的电子课本?

我这里有老本版的,不过也可以参考~http://myedutime.cn/post/%E5%8D%8E%E5%B8%88%E5%A4%A7-%E7%A7%91%E5%AD%A6-%E7%9B%AE%E5%BD%95.html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演示实验有哪些?

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2、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3、串联电路实验4、并联电路实验5、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6、探究磁铁指南北性质的实验7、探究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实验

三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必背知识点?

3年级下册科学知识

一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7课,一共28课。

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 发芽→ 生长→ 出现花蕾→开花→ 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我学会了用 测量 、 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3、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4、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很小,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五对足,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

5、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6、蛹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

7、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长有眼睛和口器。

8、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9、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0、鸡、 青蛙、鱼、 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这些动物生命的开始 。

11、养蚕、 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 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 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12、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

变态:蚊子、苍蝇、青蛙

不变态:蝗虫、鱼、鸡、狗、猫

三、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但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够准确,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 、标记 、数字。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4、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5、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

8、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

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9、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

10、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 、体温计、高温计 、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11、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四、 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2、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磁铁有各种形状,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6、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

7、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把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磁铁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9、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青岛版数学如何使用课本?

青岛版的数学也是人教版教材,做好课本课后练习,和课本的同步练习就可以

数学课本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材培训讲话稿

第四单元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比例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内容

信息窗 主题 知识点

信息窗一 运输大麦芽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信息窗二 生产记录情况 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

信息窗三 啤酒生产计划 反比例的意义

信息窗四 装运啤酒 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编写突出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数量关系,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力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使学生从比例的角度重新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比例的意义是借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是借助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反比例的意义是借助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的。

2. 素材的选取贴近生活。

本单元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单元课时统筹

信息窗一 信息窗二 信息窗三 信息窗四

比例的意义、练习:1课时 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图像、基本练习:1课时 反比例意义、基本练习:1课时 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基本练习:1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练习:1课时 巩固练习:1课时 正反比例综合练习:1课时 巩固练习:1课时

回顾整理、练习:2课时

六.教学建议

信息窗一:

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信息窗的介绍: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单元共有3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比例的意义。

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3、信息窗教学建议:

第一、结合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时,要结合信息窗先和学生谈论有关啤酒话题,啤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从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这个话题引出,学生可能有的知道是粮食,是大麦芽,如果不知道可以告诉学生,所以啤酒又被人们称为是“液体面包”,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了解并解决啤酒生产中的数学问题。在这里提醒老师们,教学时我们重点要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窗素材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对啤酒生产流程不要过多地讨论。

第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比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信息窗中的信息,直接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分别找出第一天和第二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从而发现: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然后列出等式。教师进一步说明: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对“为什么”进行研究,在这里教师还要适时让学生把“比”和“比例”进行比较,明确二者的区别后再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可以再给学生出示一些比,让学生找出哪些能组成比例;也可以借助自主练习第3、4、5题进行练习;还可以出示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如:2、3、4、6,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写编写意图,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作为引领,放手让学生先猜测,再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的过程。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因为一个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事例的证明才能得出。而不要“只让学生看外项与内项的乘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

4、自主练习分析

“自主练习”第1题是对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交流的重点是怎样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第3、4题都是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谈谈是怎样想的。既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第5题提供了一种小组活动的练习形式。练习时,可先由教师出示一组比,学生说出能与之组成比例的另一组比,并说明思考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练习中来,以巩固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第8题是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灵活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充分地交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先找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也可以先找出乘积相等的两组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第9题练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要让学生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体积)。

第*12题是一道开放题。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如果等式一边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写出比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多举几个例子来完成。

信息窗二:

1、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象

2、信息窗的介绍:

该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并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一些数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学习,这个窗有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正比例的意义

第二个红点:正比例图象

3、信息窗教学建议:

第一、通过对大量的现实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其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啤酒生产的话题引入,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引入对正比例的学习。正反比例的教学内容反映的是数量间的关系,需要对大量的相关的数量进行分析、归纳、抽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教学载体。在正比例的意义的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表——观察——讨论——归纳”的方法。

第二、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数学活动。

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小组内讨论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几方面:①有几种量?②如何变化?③变化规律是什么?④数量关系是什么。在学生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得出:表格中有两种量,分别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总量越大,工作时间越短工作总量越小,根据每一组对应的数据能算出工作效率,再用列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就是工作效率,且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工作效率是一定的,进而归纳得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最后,由老师给学生介绍: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第三、鼓励学生通过多个例证中找规律,增强学生对所学规律的可信度。

学习了正比例概念之后,教师可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几个实例,再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也是成正比例关系,这里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的关键:(比值一定),通过大量的实例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增强对所学规律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四、借助正比例图象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并适度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

第二个红点主要是对正比例图象的学习,按照《标准》的要求“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编排的,这对以后学习比例线段、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设计的三个方面体现了教学正比例图像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画图像。根据教材中的左边孩子的说法,也就是先去描点,要知道各点的具体含义。体会各个点都表示在一定的时间里所生产的总量,也体会这些点是根据对应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的。再根据右边孩子的提示去连线,将各点连接起来。第二步认识图像的形状。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发现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了解正比例图像是直线对以后画图能起两点作用:一是画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如第75页第9题),可以根据提供的各组数据描出图像的许多个点,再依次连成直线;二是如果按正比例关系画出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表明画点出现了错误,应及时纠正。第三步对图像进行正确的分析,也就是下面提示的第二、三个问题。估计4.5小时大约生产的啤酒数及生产80吨啤酒大约需要的时间。要指导学生利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得数准确些。如估计4.5小时生产的吨数,要在横轴上找到表示4.5小时的点,过这点画横轴的垂线,得到垂线与图像的交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根据垂足在纵轴上的位置估计生产的吨数。

注意问题:

(1)正反比例判断时是否还需要去详细地说明理由?

与传统教材相比,取消了机械的专用名词,如相关联的量。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时,也不要求叙述成“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速度也跟着变化,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那么时间和路程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这样固定的格式。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出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给学生表述理由的机会,只要充分地表述才能够理清思维,也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思维的有序性。在练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叙述理由。如第2题是对正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比例的本质特征,即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两种量的比值一定。第(1)题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成正比例;第(2)题虽然已播字数和未播字数也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但是已播字数和未播字数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

(2)、对正比例图像的学习,应把它看作是理解正比例意义的一种途径,应通过分析图像,更好地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描点和连线等技能训练上。

4、自主练习分析:

“自主练习”第1题是正比例意义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来思考,判断路程和时间是否成正比例,重要的就是要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然后通过计算出每组对应数据的比值,找到不变的量是什么,再结合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因为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第2题是对正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比例的本质特征,即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两种量的比值一定。第(1)题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成正比例;第(2)题已播字数和未播字数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同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进行判断。(教参中出现相关联的量)

第4题是一组判断题。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在明确思路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一解决问题。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意义进行说明。关于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虽然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规律,所以不成比例。

第6题是一道巩固和运用正比例图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像,了解其中的一些数据,根据对应数据的比值判断运行的周数与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也可以根据图像直接判断。再引导学生根据图象进行估计:先从横轴上找到9,再从纵轴上找到对应的点,然后进行估计。运行9周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6小时。

第9题是一道巩固正比例图像知识的题目,练习第二小题时,应该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第一,首先分清横轴和纵各表示什么,第二,按照提供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第三按顺序把各点连起来。

第10题是一道巩固正比例知识的综合题。此题涉及到半径、直径、周长、面积四个量,它们有的成正比例(如:半径和直径,半径和周长、直径和周长),而有的就不成正比例(如:半径和面积、周长和面积、直径和面积),在这里可能有的学生会分不清。要注意让学生说说理由,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教参中出现相关联的量)

信息窗3:

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

2、信息窗的介绍:

该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生产啤酒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

只一个红点:反比例的意义

3、信息窗的教学建议

第一、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但在学习了正比例的知识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如果仍旧采用相同的教学程序来学习反比例,势必造成学生“照搬模式”,“套用结论”,思维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发展。造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注重找出答案而不注重发展对知识的理解。在认知、理解不够充分的前提下生硬的套用正比例意义的阐述模式来定义反比例的意义,学生缺乏对知识点本质的深入理解。鉴于此,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成反比例的量,你认为成反比例的量会有怎样的变化特点?(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一下观点:

生1“成反比例的量可能就是两种量的变化是相反的。

生2:正比例中一个量扩大若干倍,另一个量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他们的变化是一致的,我想,反比例中可能就是一个量扩大若干倍,另一个量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他们的变化相反。

生3:成正比例的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成反比例的量中可能是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

生4:也许是和一定,一个量在增加,另一个量在减少,它们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因为在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学生的头脑中不会一片空白,用“猜一猜”的形式,给予学生想象(猜测)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再现原有知识基础,促进新旧知识迁移互动。然后教师出示信息窗中的表格

每天生产的吨数 100 200 300 400 500 ……

需要生产的天数 60 30 20 15 12 ……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反比例的意义。

第二、结合生活实例,加深概念的理解。

像正比例一样,学习了反比例概念之后,也要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也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并用具体数据说明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正反比例呢?)(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成反比例关系。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各行各业都要用到的知识,数学就不说了,其他学科如地理、物理等。几乎是与比例密不可分的。象气温与气压成反比关系、气温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关系、气温与纬度成反比关系、物体放出的波长与其本身的温度成反比关系、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关系等等)

4、自主练习分析

第3题是一组判断题。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在明确思路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一解决。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运用反比例的意义进行说明。关于已植的棵数和未植的棵数,虽然未植的棵数随着已植的棵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和也是一定的,但是它们的乘积不一定,所以已植的棵数和未植的棵数不成反比例。通过这一题的练习,要让学生明确怎样确定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反比例图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比例关系也能用图像表示,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画图象。

信息窗4——装运啤酒

1、教学内容: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信息窗的介绍:该图用一个特写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窗有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个红点: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窗教学建议:

第一、既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重视用比例解题的教学。

教学时,可以从装运啤酒的话题引入,介绍有关信息,然后呈现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出示例题后,教师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学生可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可启发学生思考:哪一个量是一定的?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方程),并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仿照第一个红点的教学思路进行。

第二、及时引导学生对用正反比例解题进行比较。

两个红点问题解决之后,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决问题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自主练习分析

第5题是灵活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审题,使学生明确:地面的面积一定,每块方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因此,要先根据边长计算出方砖的面积,再根据反比例知识列式解决。这一题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有的学生会直接用边长乘以块数。要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然后再解决。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谁有?

在青岛教学资源网上有,进入小学数学界面之后,下面有一个下载专区就有电子课本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自然界中的动物、昆虫、水生生物和它们的行为方式的知识。2.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上“自然界中的动物”一单元。在本单元中,重点介绍了动物、昆虫和水生生物及它们的行为方式。3. 教学过程:在教材分析之后,我们将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应图文信息进行一些相应的导入性讲解和理论性阐释。随后将布置一些形式多样化的尝试性实验作业题目或者问题供各位同学去实践咯。4. 总结归纳: 最后我们将对所有内容进行总体总结归纳, 进考察一遍, 使大家把所有内容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巩固、运用。

青岛小学课本是什么版?

数学是青岛版 英语是外研版 语文是人教版

七年级的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本(苏教版)?

去好记星网站看看有没有,就打好记星教材下载就可以了,如果你找对地方的话会有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9807.html

标签: {$ta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房屋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房屋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先写正确化学式 在配屏 在写好反应条件.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材强调指出的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尤为重要,应该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物质的化学式、物质的化学反应,都应是客...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2)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2)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秋季版?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你认为探索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你认为探索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宇宙起源关于宇宙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当前的主流说法是大爆炸学说。然而这些说法的研究方法是从宇宙的开始到现在宇宙的顺向研究方法。由于我们无从知道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些说法也只能是一种猜测,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因此这些说法很难令人信服...

你认为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你认为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要想真正备好一堂课,都应该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和设计。 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教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八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什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八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什么

小天使 (长了一双洁白可爱的翅膀,在天上自由自在遨游,与太阳公公打招呼,与小鸟玩耍……)精灵(在一个神秘世界里,花朵是家.学校……可以到树林里与小动物玩魔法,和快乐。还和伙伴一起去打败黑暗巫师……)只要发挥想象,就会写好 三下笔算除法ppt...